从天涯海角伸过来的舌尖,在臭豆腐小馄饨茄盒里辨认着家乡

1.
小说《儿女英雄传》里的张大妈 , 喜欢看天色煮东西吃 , 这找了借口享口福的情景 , 透露出生活中的氛围和一种闲情逸致 。 而春节不正是美食的天时地利所在?微信上观赏美食视频教你做年菜 , 一道又一道 , 天南地北四面八方 , 收藏了再做 。 外边飘着雨丝;然而屋子里火炉正旺 , 卤猪脚躺在炖锅里 , 喷着香气 。 牛肉丸挂着青绿的萝卜丝汤热气腾腾 , 幸福感油然而生 , 如满室飘拂的温香 , 轻柔围绕 。
民以食为天 , 食物的色香味在琐琐碎碎的生活里最具潜移默化的作用 。
喜欢看电视上厨艺频道 。 且看Emeril捏一把盐 , 手掌在空中一挥 , 随着一声呐喊:Bam!盐飘雪花般撒到菜上 。 观众也被他的情绪感染 , 鼓掌欢呼;热情洋溢 , 绝对是先声夺人 , 未动箸已有三分尽兴 。 烹调原可以是这样一番振奋人心的景象 。
爱在晚饭时分看这个节目 , 边吃边看 , 碗里的饭也似乎香了几分 , 心里更是琢磨着下次也要尝试那刚看会的一道菜 。 Emeril主厨美国南方纽奥尔良食品特色 , 看他做鱼 , 烤羊肉 , 烧牛尾汤 , 甚至是红烧青蛙腿 , 很有些东方烹调色彩 。
健身房里则碰巧是Rachael Ray的节目 , 于是在走步机上边走边看 , 瞧她如何在三十分钟内做出一桌丰盛的饭食 , 快又好有其独到之处 。 我喜欢做的鲶鱼烧茄子 , 就是既容易又好吃的一道菜 。 鱼和茄子切大块 , 下锅 , 放作料 , 炖好 , 上桌 。 这样的烹调真是实惠又赏心悦目 。
从天涯海角伸过来的舌尖,在臭豆腐小馄饨茄盒里辨认着家乡文章插图
喜欢看带了文化色彩的饮食书籍 。 像李纯恩的《吃在上海》 , 浏览各色美味的同时 , 也可以洞晓天下逸闻趣事 , 地理行情 , 以及与食物有关的风土人情 。 见过一本食谱 , 名字叫《小时候吃过的菜》 。 这书名切题 , 直逼人心 , 富于感情色彩 。 小时候的饭菜添加了时光的色彩 , 怎么能不让人爱意盎然 。
青椒土豆丝 , 耳边响起的是葱花哧啦一声滑入油锅里爆香的味道 。 土豆 , 青椒 , 茄子在专业地道的厨师那里变成了文采飞扬的地三鲜 。 炒三丁——胡萝卜丁 , 绿萝卜丁 , 五香豆腐丁 , 妈还会加上一把黄豆 , 勾了芡 , 色彩斑斓的一道菜 。 冬天的雪花在门外漫天飞舞 , 炒三丁彩虹般迁移到了暖呼呼的桌上盘里 。 炒土豆片两面焦黄 , 茄盒夹了肉馅油汪汪香喷喷 , 这些都是爸的拿手好菜 。 爸也喜欢烙饼 。 印度餐馆有一种面饼 , 烙好 , 切成块;些微焦糊的痕迹很像从前的烙饼 , 咬感也相近 , 仿佛从前故地的烙饼 。
2.
美食令人回味 , 像看老电影 , 听老歌 , 回想的都是最温馨美好的时光 。
有阳光的正午 , 太阳从窗口照进来 , 满屋里都是明晃晃的阳光 。 我心愉快 , 如弥漫的光束 , 有拿起锅铲烹制佳肴的冲动;于是一室的阳光里就有了锅盘美丽的噪音与歌声 。
因为记忆里妈妈的厨房就是阳光与歌声 , 妈喜欢站在案板前一边切菜一边哼歌 , 于是 , 满天下的阳光满眼的今天都是歌声与香味 。 她唱流行曲 , 尽心尽意 。 有一天邻居听到 , 直问:昨天是你妈妈在唱《上海滩》啊?还以为是电视里播的呢;从窗口一望 , 才知道是你妈妈唱的 。
仿佛鸟儿对着觅来的食物发着满心欢喜的呢喃赞美 , 平淡的生活因了这歌声而平添喜乐 。
我下厨 , 也为举手之间那往昔岁月里的点滴回味 。 小试身手做牛肉丸 。 拌好作料 , 绞好肉 , 一粒一粒肉丸在锅里漂浮起来 , 仿佛回忆的小河轻轻淌过 。 记忆里妈妈的牛肉丸却好像总比这好看也好吃 。 于是画面变得蒙太奇起来 , 妈妈的声音似乎在说:牛肉要新鲜 , 要自己一刀一刀剁 。 图画里凸现出一幅小时候盛在桃红碗里的牛肉丸汤 。 牛肉丸支棱八角 , 透着绿莹莹的葱花和明黄姜丝的碴 , 滋味在每一个空隙中转悠 。
我包饺子 , 擀面杖飞转 , 耳畔隐约响起爸爸的声音:擀皮要边擀边转 , 中间厚边上薄 , 包出的饺子才会好吃又好看 。 饺子从我手心辗转 , 如故事书中跳出的小精灵 , 带着齐刷刷的麦穗边 , 起伏涟漪的荷叶边――那是来自妈妈的手艺流传 。
从天涯海角伸过来的舌尖,在臭豆腐小馄饨茄盒里辨认着家乡文章插图
兀自忙乎着 , 擀皮 , 搅馅 , 包 , 然而却不觉形单影只;仿佛身边正围了一大家子人 , 叽叽喳喳 , 指指点点 。 我无需言 , 心里却在笑 , 嘴角如弯弯的饺子一样翘了起来 。
于是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厨 , 我把记忆里的美食宝库打开 。 岁月遥远 , 气味逼真向心灵倾诉着往昔一切的真实旖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