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哮喘不能“除根”,我们携手稳住它

为了增进公众对哮喘病的了解 , 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和管理 ,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定为世界哮喘日 , 今年的世界哮喘日是5月5日 。 哮喘通常指支气管哮喘 , 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 也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 据估计 , 全球每2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哮喘 , 如果控制不好会极大影响公众健康水平 , 并威胁患者生命 。
日前 , 健康报特邀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 , 向公众科普哮喘防治那些事 。
哮喘|哮喘不能“除根”,我们携手稳住它文章插图
典型症状“咳、喘、闷”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对于患者来说 , 如果患了支气管哮喘后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就医 , 就能在疾病早期得到更好的处理 。 那么 , 如何识别自己是否患了支气管哮喘呢?接下来 , 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3种常见症状吧!
喘息:这种症状是很容易发现的 , 多数时候不需要听诊器 , 患者自己和周边的人都能听到非常高调的喘息声音 , 我们称之为支气管哮鸣音 。
胸闷:患者会感到胸闷 , 这往往是出现了支气管痉挛 。 这种症状是不典型的 , 隐匿性较强 , 如果患者本人不说出来 , 旁人一般难以发现 。
咳嗽:支气管哮喘里面有一类是咳嗽哮喘 , 常常表现为干咳 。 很多人误认为这是简单的咳嗽 , 以为不需要特殊干预 , 过段时间便会好转 。 还有的患者是感冒后出现干咳 , 但是持续时间很长 , 可能是几周 , 也可能是几个月 。
以上3种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 , 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为“咳、喘、憋” 。 瞿介明提到 , 如果出现了“咳、喘、闷”的症状 , 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呼吸科就医 , 寻求专业诊断 。 需要提醒的是 , 胸闷和咳嗽两种症状在人群中很容易被忽视 , 需要引起注意 。
规范治疗 , 稳定控制
支气管哮喘病因复杂 , 既有花粉、粉尘、海鲜、药品等外源性过敏源所引起的 , 也有遗传等内源性因素导致的 。 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起病和发展 , 医学界还需要开展更系统、全面的探究 。
瞿介明介绍 , 对于支气管哮喘 , 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办法 , 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规范治疗 , 可以使哮喘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 , 让病人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 可以说 , 现在的治疗主要是强调通过稳定期的预防性治疗 , 帮助患者用最少的药 , 最低的剂量 , 使哮喘不再发作 , 或预防哮喘的加重 。 在哮喘治疗药物中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 , 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 。
“需要提醒的是 , 很多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一个误区 , 即常常只是在哮喘发作时才用药 , 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后便以为完全治好了 , 自行停药 , 然后再发作 , 再用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 其后果就是使哮喘更容易反复发作 , 而且每一次发作病情都会加重 , 肺功能逐渐衰退 。 ”
瞿介明强调 , 一些患者认为只要坚持用药就不会发作 , 这也是不正确的 。 因为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因素多种多样 , 因此患者还应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的发作因素 , 并且尽可能避开这些因素 , 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 这可能还需要家属的关心和帮助 。
给医生的建议
【哮喘|哮喘不能“除根”,我们携手稳住它】瞿介明表示 , 从医者的角度来说 , 从科普宣传 , 到诊断治疗 , 再到日常管理等 , 都需要给患者以指导和帮助 。
“比如第一次指导患者进行吸入激素(ICS)治疗时 , 医生有责任教会患者准确无误地使用不同的吸入装置 , 以确保有效的、足够的剂量吸入 , 从而保障治疗效果 。 对于吸入后需要漱口的药物 , 医生应该耐心、准确地指导漱口方法 , 如果漱口不到位 , 这些药物停留在口腔、声带、声门附近 , 时间久了容易出现真菌霉斑 , 导致嗓子发哑 , 失声 。 ”
医生还应该教会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 比如记录哮喘日记 , 指导峰流速仪的使用 , 记录数值的变化等 , 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况变化 , 以便提升自我管理效果 , 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就医 。
哮喘|哮喘不能“除根”,我们携手稳住它文章插图
文:高艳坤
编辑:杨真宇
审核:韩璐
哮喘|哮喘不能“除根”,我们携手稳住它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