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小县城里的汉服实体店,能否卷中求生?

汉服|小县城里的汉服实体店,能否卷中求生?
文章图片

即便没有“宇宙中心曹县” , 近几年诸如《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等众多古装题材影视作品 , 也为汉服火到“出圈”埋下了伏笔 。 随着汉服逐渐撕下“小众”的标签 , 甚至成为了“国潮”代名词 , 热闹的汉服市场也吸引了大批玩家的加入 。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 大家都试图从中分上一杯羹 , 成就一番生意 。
僧多粥少 , 于是乎 , 汉服也开始“卷了” 。
有汉服爱好者告诉懂懂笔记 , 市场激烈竞争下 , 很多汉服实体店已经从一线城市“卷”到了四、五线及县城 , 即便是在乡村小镇里 , 同样能见到不少汉服店的踪影 , 真可谓赛道拥挤 。 虽然汉服已经成功“出圈”并获得大量关注 , 但不断向四五六线下沉市场渗透的汉服实体店 , 真实生存状况仍是令人堪忧 。
小县城汉服店越开越多
汉服|小县城里的汉服实体店,能否卷中求生?
文章图片

“现在 , 汉服实体店真的不好做 。 ”
作为一名汉服爱好者 , 不甘继承家中茶叶生意的悠悠 , 于两年前在老家武夷山市开了一间实体汉服店 。 悠悠告诉懂懂笔记 , 在长辈的眼里 , 当年汉服刚在大城市流行 , 自己去县城里开汉服店可谓太过冒险了 。
汉服|小县城里的汉服实体店,能否卷中求生?
文章图片

关键是 ,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并没有能在汉服向下沉市场渗透过程中大捞一笔 , 开店后她突然渐渐发现 , 小县城里的汉服实体店也越来越多 。
根据全国“七普”数据显示 , 武夷山市的常住人口 , 仅不到26万人 。 但悠悠透露 , 这个人口不到26万人的小县城 , 目前陆续开了七、八家汉服店 , 其中 , 仅武夷山景区周边便有四、五家汉 , 有的甚至是上个月刚刚新开的 , “显然是为了暑期旺季而来 , 而且门店经营者里外地商家居多 。 ”
秉承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经营理念 , 悠悠私下曾对每家新开的汉服店做过了解 。 她表示 , 有的经营者是为了避开一、二线城市汉服市场的激烈竞争 , 转而扎根小县城;有的则是一、二线市场的“出局者” , 收拢剩余资金试图在小县城里“东山再起” 。
“至于一个以风景名胜为特色的小县城 , 为何能吸引这么多汉服经营者 , 其实也不难理解嘛 。 ”悠悠分析 , 目前国内汉服爱好者规模庞大 , 汉服也已经成为“现象级”热门话题 , 年轻人穿着汉服拍上一组艺术照 , 已经不再是一、二线年轻人的专属 。
根据某拼购平台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 , 2020年上半年 , 原创汉服的销量增长最为迅猛 , 较2019年同比增长了30倍;三、四线城市订单量 , 也逐渐与一、二线城市基本持平 。 由此可见 , 汉服消费陆续在各线城市 , 都实现兼容和普及 。
“加上在三、四、五线城市里 , 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与汉服更能够实现相互融合 。 ”她告诉懂懂笔记 , 在深圳、上海等一线大城 , 钢筋水泥林立 , 汉服爱好者很难找得到 , 能与汉服相融合、相匹配的场景 。
汉服|小县城里的汉服实体店,能否卷中求生?
文章图片

反而是很多拥有原生古风景色的小城市、小县城 , 能让年轻人穿着汉服美美地拍上一组艺术照 。 在经过一轮汉服市场的实地调研之后 , 悠悠更是惊讶的发现 , 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汉服店 , 已经悄然转型搭售起了JK、洛丽塔等 , 售卖与都市场景相匹配的潮流服饰 。
“像韶关、黄山、张家界、洛阳等自然景观丰富的城市 , 汉服店则越来越多 。 ”除此之外 , 悠悠也透露 , 在类似的城市经营实体汉服店 , 一大原因是针对游客消费 , 毕竟游客普遍都不会吝啬于为了美景 , 购买、租一套汉服拍照留念 。
可见 , 相比大都市的钢筋水泥 , 汉服与自然名胜风景更配 。 同时 , 一部分汉服商家为避开一、二线城市白热化的竞争 , 转而到下沉市场寻找商机 。
既然汉服在风景独特的县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消费场景优势 , 这些商家为何会感慨生意难做呢?
从拼价格到拼“增值服务”
汉服|小县城里的汉服实体店,能否卷中求生?
文章图片

“小县城里的汉服店越来越多 , 竞争自然也大了 。 ”
位于武夷山景区附近的另一位汉服商家小刘告诉懂懂笔记 , 由于小县城人口偏低 , 再加上年轻人大都在大城市里打工 , 本地汉服的消费需求不高 , 几乎上只能做游客的生意 。 去年受到疫情的影响 , 游客数量大幅减少 , 进一步加剧了商家间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