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之所以能够在家门口看到上海的名医,是因为2020年,芜湖市二院正式挂牌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更名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后文简称华师附院),揭开医院划时代发展新篇章,让长三角区域之间竖立着的医疗资源壁垒,正被逐渐磨平。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华师附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建为引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推进医疗管理、技术、服务、科研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医疗发展、群众受益、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让更多的群众不必出远门,就能挂上一线城市的专家号,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文章插图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院长孙礼侠做客人民网安徽频道。人民网 张俊摄
入圈
在华师附院院长孙礼侠看来,这既是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芜湖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了加速融入长三角医疗圈,打通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最后一公里”,华师附院探索出了一条柔性引才的路子,以“四固定”(固定医院、固定学科、固定人员或团队、固定坐诊时间)的方式聘请长三角地区专家来到医院开展坐诊、手术、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
目前,华师附院已经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种模式,不仅满足患者对高端医疗就医的需求,而且大大减少了医保资金的支出,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患者就医的费用。”孙礼侠说。
芜湖是皖江崛起的排头兵,正在向着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而华师附院一直是安徽省地级市医院的行业翘楚。孙礼侠表示,随着华师附院的建设,将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为建设卫生健康系统的“一体化”作出贡献。
未来几年内,华师附院将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推进皖南肿瘤防治中心和听力与言语医学中心项目建设,争取打造成出一批立足芜湖、服务皖南、辐射整个安徽区域的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的医疗科研转化平台。
打通
有了长三角的优质医疗资源之后,如何下沉到基层,让更多人的老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就医,成为了华师附院深入推进医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医疗资源“双下沉”、技术服务“双提升”,2017年华师附院成立了医联体,短短四年,已经发展了52家医联体成员单位,30个科联体以及26个专家工作室,其中年轻的全科医学科已经在三个社区设点。
孙礼侠介绍,医院先后与镜湖区、三山区建立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合作关系,与繁昌区人民医院、南陵县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城乡医联体合作关系。近期由多名博士组成的博士工作站也落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基层。
“我们通过专家下沉、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等方面与成员单位进行协作,对基层单位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输入,逐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孙礼侠说。
四年来,华师附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对于转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免三优先”并设立24小时专线服务;高年资护士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组建了13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团队;启动实施“互联网 护理服务”……
孙礼侠称,用医联体之“通”,解群众看病之“痛”。通过医疗资源和人才的下沉,优化医疗资源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文章插图
专访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院长孙礼侠。人民网 张俊摄
【 医联体|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共舞长三角 建高水平医院】突破
如今,疫情常态化防控给医院的发展和运行管理带来了巨大影响,也为新形势下医院构建更加高效安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孙礼侠认为,未来医院“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功能定位的转变,不仅对多元化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对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科技创新、医院管理模式带来诸多变革。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牙周组织|29岁女子整口牙掉了一大半!医生一看:剩下的全保不住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科室|桂林中医院:开展6S管理评比验收活动
- 例会|召开妇幼医生工作例会
- 金普新区|大医附属一院金普医疗中心即将投用
- 血脂异常|《脑心同治 医者语录》 ——陈伯钧: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从青年开始
- 张仲景|南阳市中医院举行医圣张仲景雕像揭幕仪式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解见业:全科医学科都可以看什么病,你知道吗?|医学科普| 青岛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