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孙佳山:谁在刻意挑起中韩网友骂战?

从去年的汉服、韩服之争开始 , 中韩网友在互联网上的摩擦越来越激烈、爆发摩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
这一点从前一段韩剧《朝鲜驱魔师》的停播 , 也可看出端倪 。 就因为剧中出现了中国的月饼、皮蛋及服装 , 该剧刚刚播放两集 , 就被韩国观众以“歪曲历史”为由抵制 , 甚至被迫连夜下架 。
部分韩国民众这种对于中韩历史渊源的敏感心态 , 成因复杂 , 而一些别有用心的NGO更是借机推波助澜 , 煽动中韩民间的对立情绪 , 将矛头指向中国 。
比如 , 它们刻意截取部分中国网友的偏激留言 , 蓄意制造关于历史文化与领土的争议话题 , 并声称“中国网民正对韩国文化实施网络暴力” , 呼吁“全世界反对中国过激的民族主义” , 种种带节奏的玩法层出不穷 。
显然 , 这些NGO也是有KPI的 , 每年必须搞一些事情 , 才能获得幕后来自韩国、美国、日本 , 甚至台湾民进党的经费 。
韩国市民团体网络外交使节团(VANK) ,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VANK成立于1999年 , 自称其目标是让世界网民正确了解韩国 。
据韩国媒体报道 , VANK的发起人朴起台曾于2017年5月在青岛开设题为“韩国青年伟大的热情?挑战?实践”的民间外交讲座 , 面向旅华韩国留学生及青少年讲授如何传播正确的韩国知识 。
中韩|孙佳山:谁在刻意挑起中韩网友骂战?
文章图片

朴起台(资料图)
去年12月 , VANK要求百度百科在“泡菜”词条中删除“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 。 随后还在全球最大的请愿网站Change.org上发文 , 妄称“中国窃取韩国文化” , 呼吁全球网友谴责中国网友的“暴行” 。
除了针对百度之外 , VANK还一度向谷歌发送了抗议信 。 因为登录谷歌搜索“Kimchi” , 右侧出现了“Place of Origin: China” , 输入“where is kimchi from” , 就自动出现“China” , 而谷歌韩语网站则介绍 , “泡菜是韩国饮食” 。 VANK认为这暴露了谷歌的双重标准 。
VANK虽然是民间组织 , 却与一些自称是韩国历史文化研究者的“学者”有着密切关联 。 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 , 就多次与VANK联手挑起煽动性事件 。 百度百科“韩国泡菜源于中国”表述被删 , 就是徐坰德带头抗议的结果 。 此外 , 他还在朝鲜族著名诗人尹东柱的逝世纪念日 , 抗议中国多地将尹东柱标为“中国籍” 。
事实上 , VANK和徐坰德们挑起的这些自嗨式闹剧 , 蓄意放大了中韩两国民众在历史细节上的争议 。 他们为了实现自身的一己私利 , 歪曲了中韩民意 , 对两国网民的正常友好交流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
显然 , 中韩两国的小青年假如天天在网上对骂 , 那能有什么好吗?
中韩|孙佳山:谁在刻意挑起中韩网友骂战?
文章图片

VANK对于自身组织情况、目标的介绍
一些别有用心的NGO挑起中韩网友的对立冲突 , 背后还有一个关键的概念 , 值得我们关注 , 即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新策略——“加速主义” 。
因为 , 过去五六年以来 , 国内舆论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 从“帝吧”出征到“饭圈”女孩出征 , 年轻一代的自我认知与传统的公知、大V时代相比 , 几乎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 新一代根本就不认那一套 。 对于他们而言 , 主旋律、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等 , 这些都是可以无缝衔接式地接受的 。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 , 从“帝吧”出征到“饭圈”女孩出征 , 在取得相当的效果和影响之后 , 一些势力也开始适应了我们的节奏 , 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开始“因势利导” , 这也是“加速主义”这一对华意识形态新策略能够被推出的原因 。
VANK这些反华NGO之所以能将我国网民的一些合理表达和诉求 , 扣上网络暴力等污名化的帽子的原因 , 就是利用了我们一些年轻人的激烈情绪 , 尽管是显而易见的断章取义 , 但国外大多数网民是没那么了解中国的 , 他们没有能力区分哪些是真实状况、哪些是别有用心 。
于是 , 一些人便开始利用“加速主义”的意识形态新策略对我国发起舆论攻势 , 操作手段五花八门 , 形式也变化多端 , 应该说他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这点我们要充分重视 。
在国际世界上 , 对中国进行妖魔化 , 是常见的套路 。 一些人会刻意将某些关于中国的负面言论或谣言传播到网络上 , 例如在“《闪耀暖暖》韩服事件”、“李子柒做泡菜、柿饼被韩网民围攻”、“《光?遇》帽子事件”等连续几波对线的过程中 , 某些人会通过各种手段煽动、利用我国不明真相的青少年网民的爱国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