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这已成为社会共识。
我们都知道,喜欢吃大鱼大肉,太甜太油腻的食物,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容易忽视的是,生活里的一些小习惯,也是脑卒中的帮凶。
10月2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举办脑卒中健康讲堂与大型义诊活动,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结合接诊过往诊疗经验,分享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和广东卫生在线一起关注,如何吃吃喝喝能更好地预防脑卒中。
文章插图
这样吃能预防脑卒中
“今天早晨我接诊了一名老年患者,已经痴呆了,他的饮食结构就很有问题,早餐一直是吃粥和橄榄菜,基本不补充牛奶和鸡蛋。”陆正齐感慨,许多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离健康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预防卒中,要从调整饮食结构开始。
首先,增加ω-3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食用鱼类,尤其是软体鱼。与一般的肉类不同,脂肪含量高的鱼,其营养价值也更高。鱼类所含有的ω-3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大脑和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二是食用坚果。建议可以嗑嗑南瓜子、葵花籽,适量吃点核桃、杏仁。
其次,保证蛋白质摄入。建议老人每天都食用鸡蛋和牛奶,适当吃一些肉类,推荐禽类、鱼类。猪肉、牛肉、羊肉要限制摄入,因为其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会造成脑血管硬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们的饮食结构中红肉摄入偏高,建议调整,尤其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陆正齐表示。
文章插图
再次,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建议每天食用至少5种颜色的蔬菜水果,蔬菜的选择上,推荐多吃深颜色的蔬菜,如绿叶菜、胡萝卜、番茄等,富含叶酸的西兰花和菠菜、小白菜等,富含花青素的洋葱、茄子等。
此外,用浆果代替含糖量高的水果。果糖摄入过多,容易给机体带来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甚至增加直肠癌的风险。常见的浆果种类有草莓、蓝莓、牛油果、番茄、猕猴桃等。
另外,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现在国人的饮食习惯多以米饭、面条、馒头为主,早晨常见的是稀饭就咸菜,豆浆就油条,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相当普遍,容易对机体造成损伤,建议部分替换为富含纤维素和氨基酸的粗粮。
文章插图
特别提醒,天气渐凉,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保证一天不少于800毫升的饮水量,切莫因为不想跑厕所,或者因为没有感觉到口渴就不喝水。
陆正齐谈到,冬天中风和痴呆的发病率很高,与天冷老年人不喜欢饮水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建议早上起来,运动之前先喝水,一天内多补充水分,也可以用自己喜好的茶水、陈皮水、咖啡等代替。
他还谈到,饮食习惯之外,老年人预防卒中,也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
- 适度运动,建议每天30~50分钟,每周3~5次的轻度到中度运动;
- 保持良好睡眠,老年人要健康,建议每晚10点到10点半要进入睡眠模式,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中午小睡20~30分钟最佳,不宜超过一个小时,否则容易影响晚上的睡眠。
推荐“BE FAST口诀”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病因,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
据《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显示,2020年,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780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以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但也可防可控,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

文章插图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推荐“BE FAST口诀”。
“B”——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记下发病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专家支招春节这样锻炼|健康养生| 养生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血脂异常|《脑心同治 医者语录》 ——陈伯钧: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从青年开始
- 人在职场,提拔在酒桌上的人,往往是这样的
- 有些女人的命苦,大多是自找的,别成为这样的人
- 春节|春节期间如何预防脑卒中
- ldl|这个指标越高,老年痴呆风险越大!坚持3个好习惯,保护大脑防痴呆~
- 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出血
- 缓解|每5人至少1人中招,生活中这样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