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泰安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一位卧床多年的中年截瘫患者又重新“站了”起来,这主要归功于市立医院最新引进的士“Hocoma”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据了解,这台机器人是泰安首台,全省第二台国内康复训练最高级别的康复机器人。
据悉,该患者因意外导致脊髓受损严重,造成高位截瘫,失去自主活动能力。10月,经朋友介绍,在家人的陪护下来到泰安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规范训练后,发现自己的双腿有知觉,可以轻微活动了,他非常激动,第一时间用手机把自己腿部活动的视频发给了为他治疗的张倩倩医生,表达了他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 康复医学科|【民生健康】让“忘记”走路的人动起来,泰安首台高端智能康复机器人落户市立医院】
文章插图
治疗期间,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技、护团队不断为其进行全面康复评估讨论,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一段时间后,双腿渐渐恢复了知觉。每一次细小的进步,他都能得到医护人员的肯定和鼓励,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康复的信心和勇气。
“以前下身感觉就像盖着厚厚的棉被一样沉重,现在感觉就像盖着一层薄纱,并且慢慢地有疼痛感了。”他高兴地说道。
文章插图
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邵迴龙说:“以前,很多中风偏瘫、截瘫、骨科术后、脑外伤患者早期康复是十分艰难,需要多人帮助才能站立,而且还要不断调整姿势,患者往往会在康复过程中备受打击,直接影响康复效果。而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一机多能,不怕辛苦,可以实现与患者、医生之间的密切协作,还能提供非常精准的康复数据,让患者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的训练。在机器人给予的反复训练过程中,既节省了人力,又让患者重拾康复的信心,还缩短了康复周期,让很多患者和家庭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二十多年了,机器人让我再一次挺起腰杆站了起来,真是太好了!” 正在接受机器人康复训练的一位老人高兴地表示。
文章插图
“由于长期卧床,一些患者忘记了怎样迈步走路,有的经过传统康复训练后,恢复不当就会造成以后的运动异常。而智能康复机器人一开始就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步态训练,帮助患者每天完成大量的标准动作,让患者能更快找到走路的感觉,恢复效果也会更好。”邵迴龙主任介绍说。
据了解,市立医院这台康复机器人每次治疗时间大约需要30分钟,能实现700-800步的高重复性训练,可以有效帮助中风偏瘫、截瘫、骨科术后、脑卒中、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脑外伤、帕金森氏症、脑瘫、外周神经疾病等无法活动的患者重新站立,模拟走路姿势,锻炼下肢肌力,让双腿找回走路的感觉,重塑生活的自信心。
来源:泰安市立医院
- 主动脉夹层|晨读丨1月27日,关注健康每一天
- 社交边界感有多重要
- 评分|《神秘海域:盗贼合集》M站媒体评分解禁 均分88分
- 两个人一直腻在一起是怎样的体验?
- 宇宙的裂缝
- 心电图|【科普】心电图上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 血脂异常|《脑心同治 医者语录》 ——陈伯钧: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从青年开始
- 知识|冬季养生保健知识
-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为人处事把握“这个字”,方能悠然自得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解见业:全科医学科都可以看什么病,你知道吗?|医学科普| 青岛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