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mp|关于「离婚」的最全Q&A,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

※心理小游戏时间※
阅读今日推文之前 , 来做个小游戏吧!
??试着点击下方任意一张卡片??
【Q&|关于「离婚」的最全Q&A,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并按照卡片内容实践一下
看看自己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以上是KY团队专业研制的 盲盒式抽卡小游戏:心理翻翻乐的体验版 。
除此之外 , 在月食还有助眠声音、解压游戏、线上互助群聊茶话会等工具帮你有效提升心理状态 , 快来看看吧 。
策划 、撰文 / 马斯特、米兰达
视觉 / Chris
插画 / Always
本文合作专家 / 心理咨询师:吴颖、王薇
编辑 / KY主创们
*本文场景为异性恋语境*
最近 , 结婚已5年的表姐突然说自己想要离婚 。
她说 , 结婚之后日子越来越平淡 , 在发现两人在很多方面“三观不合”后 , 放弃了深层次的沟通 。 现在与其说是夫妻 , 其实更像室友 。 而她不想再忍受这样的婚姻生活了 , “我想要的婚姻不是这样的” , 她说 。
不过 , 在她向其他亲友坦露问题、寻求帮助和支持时 , 许多结婚多年的长辈都来劝她说 , 婚姻本身就是这样的 , 就是平淡的柴米油盐 , 是她想的太不切实际 。 对方又没犯什么错 , 没必要离婚 。
表姐本已下定的决心突然又不坚定了 , 甚至陷入了自我怀疑: “是不是我对爱情和婚姻的期望太高了?我到底应不应该离婚?”
当我向朋友倾诉这件事时 , 一直向往着美好爱情、将婚姻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一的她 , 也突然开始恐慌 。
她表示 , 关系淡漠的“室友”绝不是她想要的婚姻模式 , 但从上一辈的婚姻来看 , 这似乎是一段婚姻关系的必然归宿 。 如果选择离婚……不 , 她不敢想 。
可见在这个时代 , 我们对婚姻 , 尤其是离婚这件事仍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和疑惑 。 而离婚这个和结婚一样重要的决定 , 值得慎重的考虑 。 今天这篇文章 , 就想跟大家聊聊 , 离婚究竟意味着什么?
Q&amp|关于「离婚」的最全Q&A,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心理咨询师吴颖表示 , 许多人不敢离婚 , 除去经济等现实原因 ,对离婚本身的羞耻感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
浪漫关系霸权(amatonormativity)这一概念中指出 , 当今社会对婚姻和爱情赋予了过多特殊价值 , 将爱情的婚姻看作每个人的“默认设置”(Brake, 2012)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 我们恐惧离婚后社交身份的丧失 , 在婚恋市场上的贬值 , 旁人的闲言碎语和歧视…… 社会将婚姻与我们的价值和品格绑架在一起 , 结婚是人生成功的证明 , 离婚则是人生的最大失败 。
但事实上 , 一段以分离为结局的婚姻并不代表这段婚姻就是失败的 , 更不能代表离婚者的人生也随着婚姻的解体而一蹶不振 。
因为结婚或离婚都只是一种选择 。 选择没有对错 , 也无法囊括人生的成败 。
而应对社会压力和舆论带来的这种恐惧 , 正是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只有了解在离婚时可能会发生和经历什么 , 我们才能在它来临时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
当伴侣在婚姻中犯下了错误后 , 有人选择原谅、忍耐 , 以维持婚姻 , 也有人果断选择离婚 。
但心理咨询师吴颖和王薇都谈到 , 相比于离婚或不离婚 , 导致错误和问题出现的背后原因 , 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
面对问题 , 去思考犯错的动机 , 和导致婚姻出现裂痕的真正源头;把错误当作契机 , 去探究自己在婚姻中究竟想要什么 , 而不是把离婚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
因为如果在没有深入讨论的情况下做出任何决定 , 不论离婚与否 , 双方都并不会从这样的错误中解脱 。
(这里的错误不包括极端情况 , 如家暴 。 相关阅读 ??被家暴者的困境 , 我们都需要了解 。)
调查表明 , 大部分离婚始于情绪离婚(emotional divorce) , 大约50%的配偶在提出离婚后决定取消(Ahrons & Rodgers, 1987) 。
心理咨询师吴颖表示 , 离婚的冲动 , 恰恰是一个信号 。 它提醒着我们 , 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 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契机 。
如果在耗尽所有方法后 , 还是无法解决 , 离婚或许就是正确的选择 。
孩子 , 往往是离婚中最具争议、最受关注的点 。 我们都听过太多“为了孩子不离婚”的故事 。
的确 , 很多研究都认为家庭变化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 但这是建立在夫妻双方关系和谐的基础上的 。
对于那些在离婚前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来说 , 离婚对于孩子反而是有益的 。
Wheaton(1990)提出的stress relief假设中 ,离婚让夫妻双方从充满压力的角色中解脱 , 其实会带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 。
心理咨询师吴颖也提到 ,孩子对情绪和氛围的敏感度很高 。 提供稳定的情绪和安全的环境 , 才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 如果双方已经剑拔弩张 , 为孩子维持婚姻 , 或对孩子隐瞒离婚事实 , 并不能达到“保护孩子”的目的 。
Q&amp|关于「离婚」的最全Q&A,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Saposnek博士和家庭法律专家Rose博士(2004)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 , 详细列出当我们在离婚的时候 , 心理上会经历哪些的阶段 。
离婚前
Q&amp|关于「离婚」的最全Q&A,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在考虑分居或离婚之前 , 配偶之一(通常是妻子)通常会在婚姻中经历不满、疏远、孤独和绝望 。 为了应对这些情绪 , ta可能会争吵、生闷气 , 又或者是疏远和逃避 。
但当这些计策都不作效时 , ta可能会觉得无力维持这段婚姻 , 宣布ta想分居/离婚 。
伴侣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拒绝 , 并试图挽回 。 Ta可能会咨询家人朋友、甚至求助专业人士 , 并将这一切决定都归结于对方的一时冲动或精神不安 。
但在认识到了自己无法挽回对方的时候 , ta会感到十分愤怒 , 甚至会尝试通过威胁 , 或者以自家庭为条件谈判 , 试图激起对方的内疚 。
提出离婚的一方的内疚可能来自于ta对家庭破裂的担心 , 担心让伴侣陷入痛苦抑郁 , 担心伴侣一个人时的情感生存能力 , 担心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 等等 。
而当伴侣真的表现出脆弱、无法正常维持日常生活时 , 这种内疚感就会增加 。 这会导致提出离婚的一方的 自信心削弱(disempower) , 并容易在离婚过程中的某刻感到愤恨 , 觉得自己被剥夺权利 。
离婚中
Q&amp|关于「离婚」的最全Q&A,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如果被离婚的一方对离婚的反应是愤怒、怨恨甚至报复性的 , 那么提出离婚的一方会很快从内疚感中解脱 。
在心中 , ta可能会把对方当作一个具有攻击性的人 , 对自己的未来(或者孩子)有潜在的危险 , 并且以后不会再考虑与对方和好 。
在离婚中期 , 有两个现象会发生 。 一个是对配偶身份的负面重建(negative reconstruction of spousal identity):配偶一方倾向于把另一方塑造成一个坏人的形象(Johnston & Campbell, 1988) 。
Johnston 和 Campbell认为 , 在经历过痛苦的分居期后 , 配偶双方倾向于将彼此刻画成恶人形象 , 并将一切自己经受过的痛苦怪罪于对方 。
另一种现象家族战争(tribal warfare) , 则是建立在夫妻互相抹黑的基础上 , 通过与各自家庭朋友结成共识 , 来获取支持(Johnston & Campbell, 1988) 。
于是到离婚的中后期 , 主要的参与者可能不是两个离婚的伴侣 , 而是所有这些属于配偶双方社交圈中的其他人 。
离婚后
Q&amp|关于「离婚」的最全Q&A,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在离婚尘埃落定之后 , 双方会反省自己许多一时失控的不理性行为 , 感到压力、不安全感 , 以及恐慌 。 因为稳定的婚姻和家庭关系 , 能够给人带来很多安全感 ,
离异者们必须接受自己作为单身人士的新身份 , 并在自我 , 而不是夫妇关系中 , 重新定义自己 。 这是一个探索、重新定向和重新平衡的阶段 。
这个时候ta们会开始学着做一些以前由配偶完成的任务 , 比如更换灯泡、洗碗和打扫 。
Ta们也会逐渐恢复在经济方面的安全感 , 开始安排自己的优先事项 , 以适应离婚后财务受限的现实 。
这段时期ta们不再对“trigger”物品(例如家具物品、照片、语言、某些地点)作出过度反应 。 一套新的生活开始展开 , ta们也开始享受新生活提供的、独立的快乐和意义 。
Q&amp|关于「离婚」的最全Q&A,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许多人会认为离婚给两人之间的这段关系画上一个不圆满的句号 , 但正如心理咨询师王薇所说 , 离婚并不一定意味着一段关系的结束 , 只是新的关系模式和状态的开始 。
对于有孩子的离异夫妻而言 , 你们需要作为一个队伍来共同养育(co-parenting) 。
即使两人有难以调和的纷争 , 也需要避免让孩子卷入 , 不把婚姻带来的情绪和挫折带给孩子 。
诚然 , 抛开这些强烈的情感可能是学习与前任合作最困难的部分 。 但在养育孩子的时候 , 你们是为了共同目标努力的伙伴 , 而不是敌人 。
如果没有孩子 , 两个人可以选择任何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关系 。 但不论怎样 , 彼此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不再围绕着对方旋转了 。
在这种情况下 ,把曾经放在对方身上的视线拉回来 , 放在自己身上 , 重新找回自己生活的节奏 , 将会是离婚后的最重要的工作 。
这里有一个to do list , 可以帮助离婚后的人们自我调整:
□(对于全职主妇/主夫而言)重新进入职场 , 或者从事一份新的工作 , 并开始接触新的朋友 , 参加些新的活动和兴趣 , 并开始寻求新的爱情关系 。
□开始承担以前由配偶完成的任务 , 其中可能包括平衡收支、更换灯泡、洗碗和打扫地毯 。
□针对自己的新生活重新安排优先事项(财务方面) , 保证自己离婚后的经济自由 。
□在准备好之后 , 可以重新尝试新的亲密关系 , 恢复正常的性行为频率 , 避免过度或低频性行为 。
□整理“触发过往回忆(triggers)”物品(比如家具物品、照片、口头表达、难忘的地点) , 避免这些物品导致的过度反应 。
在这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 ,即使离婚成功 , 负面的感觉仍然会不时地浮现 。 自我怀疑、优柔寡断、恐惧和孤独的感觉仍然存在 。 这时候 , 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感到悲伤 。
尽管回想负面情绪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适 , 但如果过于抑制自己的情绪 , 愈合过程就无法开始 。
Q&amp|关于「离婚」的最全Q&A,不管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KY作者说:
我们常常默认 , 婚姻是爱情的“终点” , 是一段美好关系的完美“结局” , 于是在进入婚姻后越来越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经营一段感情 。 但事实上 , 婚姻不过是这段关系的一个节点 , 爱情的马拉松不过刚刚开始 。
而离婚 , 则是这段关系的另一个转变:从恩爱夫妻变成有故事的普通朋友、变成养育孩子的战友、甚至是变成陌生人 。 你们的关系并不会因此「消失」 , 只是「不同」了 , 你们的生活也不会因为这一个变化而停止不前 。 时间会一刻不停地往前走 , 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找到新的关系模式、生活节奏和爱的勇气 。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但总比一直挣扎于一段错误的、令人痛苦的关系中 , 要来得痛快敞亮 。
成年人的世界或许就是这样 , 夜晚收拾好残局 , 天亮继续赶路 。
向前看 。
今日互动:你认为在离婚的过程中 , 还有哪些心理疑虑和阻碍?来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的见解吧~
点点「在看」 , 正确看待离婚~
References:
Ahrons, C., & Rodgers, R. H. (1987). Divorced Families: A multidisciplinary developmental View . New York: W.W. Norton.
Brake, E.(2012). Minimizing marriage: marriage, morality, and the maw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ton, J. R., & Campbell, L. E. G. (1988). Impasses of divorce: The dynamics and resolution of family conflict . New York: Free Press.
Wheaton, B. (1990). Life transitions, role histories, and mental health.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55(2), 209-223.
Saposnek, D. T., & Rose, C. (2004, March). The psychology of divorce . Medi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