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帝身上为什么挂那么多香囊?( 二 )


当皇上 , 腰上的担子重着呢
皇帝腰间挂的每一个荷包 , 可能都有不同的用途 。
我们现在就结合一下历史和现实 , 合理猜测一下四郎腰上的荷包们都是用来做啥的 。
可能有专门用来“怀祖制、图吉利”的荷包 。
满族作为北方游牧民族 , 入关前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 , 腰间常佩戴各种样式的佩囊盛装打火石、箭头等日常用品 。 清军入关后 , 也将这个习俗带入中原 , 在贵族中盛行 。 但此时 , 皇室成员已不需要随身携带生产物资 , 荷包也渐渐失去了原始的实用功能性 , 更多作为装饰品被佩戴 , 通常在其内部放一些元宝、八宝和佩玉等 , 取个吉祥如意的好彩头 。 根据乾隆年间《穿戴档》中的记载 , 某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到慈宁宫皇太后宫请安时 , 腰间就挂着荷包 , 荷包内装着八宝两件:
“金累丝松石吉服带(上拴) , 带穗小荷包一个(内装八宝两件) 。 ”
《甄嬛传》皇帝身上为什么挂那么多香囊?
文章图片
清朝皇帝着吉服时的荷包|图源:参考文献[4]
可能有用来增香驱疫的香囊荷包 。
中国人素来喜香 , 香文化源远流长 , 各式香具也随之繁荣 。 荷包轻便小巧 , 在内里装入各式香料 , 就成为古人最爱随身香水——香囊荷包 。 清朝皇宫里 , 日常在荷包里装些檀香、沉香、龙涎香一类的名贵香料 , 或是在端午节左右再加入雄黄、朱砂等药物 , 用以增香驱疫 。
雍正皇帝佩戴此类香囊荷包 , 或可能是一种刚需 。 因为 , 据史料记载 , 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45岁 , 而现代医学已经表明40岁以上人的皮肤表面可以检测到包含2-壬醛的风味分子 , 这种分子是所谓的“老人臭”的来源 。 所以腰间多戴几个香囊来遮遮味道 , 倒是十分必要 。
而剩下的那些荷包 , 多半就是“情意绵绵包”了 , 专门挂在身上显示重视后妃情谊用的 。
香囊荷包传情达意的文化功能 , 自东汉就有苗头 , 在清代一度达到巅峰 。 东汉繁钦有《定情诗》曰:“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 ”意思是将香囊荷包系在肘下 , 藏在袖子里 , 香气从香囊生发、从袖口幽幽外送 , “袖底生香”带着含蓄又诱惑的魅力 。
于是乎 , 以香囊荷包相赠表达爱意自此开始 。
在清代 , 女子们非常喜欢寄情于荷包 , 荷包也成了最流行的传情赠礼 。 她们亲手选取形制、构思纹样、选择香料 , 将对意中人深深的情谊细细密缝、一针一线倾诉在荷包刺绣上 。
清朝皇室里的帝王与后妃虽是君臣关系 , 比不得民间夫妻举案齐眉 , 但也少不得倾诉情意的物件 , 而香囊荷包就是妃子向皇帝表述情谊的适宜载体之一 。
而皇帝腰间挂着哪位妃子绣的荷包 , 一般就意味着更看重谁的心意 。 宫里女人多、绣的荷包就多 , 雍正在同一时段爱重的女人那么多 , 即使再挑挑拣拣 , 也少不得要挂着几个妃子送来的荷包 。 如此一来 , 身上挂着的荷包可不就多了 。
《甄嬛传》皇帝身上为什么挂那么多香囊?
文章图片
嬛嬛在给四郎绣荷包|图源:甄嬛传
常言道“欲戴皇冠 , 必承其重” 。 看来想当清朝皇帝 , 腰上也得承担得起这么重的担子才行啊 。
参考文献:
[1]刘菲.清前期皇室及贵族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14.gua
[2]李芽.中国古代男子朝服中的腰饰[J].服饰导刊,2016,5(04):8-14.
[3]姚艳菁.清代宫廷男子腰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21.
[4]高星.清代及民国时期荷包装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9.-
[5]崔军锋,张建新.香囊的社会文化史——基于“礼制”与“民俗”视角的考察[J].中医药文化,2016,11(06):19-28.
《甄嬛传》皇帝身上为什么挂那么多香囊?】[6]李冰.清宫荷包的种类、使用及其文化意义[J].理论观察,2019(10):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