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觊觎”与“宽容”,浅析古代中国和日本关系之演变( 二 )


即使日本拼尽全力 , 这场战争还是以高丽的灭亡和日本援军的全军覆没告终 。
对于这场战争 , 遗留下来的文献对其记载很少 。 《旧唐书》中对这场战争的描述也只有只言片语 。 而日本史书《日本书纪》对这场战役描述得倒是很具体 , 他们认为这场战役是日本对于大唐的试探 , 他们军队的全军覆没不仅让日本丧失了对朝鲜半岛的野心 , 同时深深感受到了自己与唐朝的差距 , 也让大唐再次将东亚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
【历史故事】“觊觎”与“宽容”,浅析古代中国和日本关系之演变
文章图片
03、战争与宽容
在白江口之战时期 , 日本国内也发生了很大的政治变动 , 战后 , 为了缓和与唐朝的关系 , 公元668年 , 日本天智天皇即位 , 与大唐重新开始建交 , 也是在建交后的第三年 , 日本这一国名正式被启用 。
在此后的六百多年里 , 无论中国、朝鲜半岛还是日本的政权如何更替 , 中日之间始终没有爆发过冲突 , 在这六百多年的时间里 , 中日之间的交流主要以文化、自由贸易、宗教交流为主 , 东亚民间活动日益频繁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可以囊括为元朝的建国战争 , 即其在入侵南宋的同时 , 便就已展开了对日本的入侵 , 元朝的建立本就具有极强的侵略性 , 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武士当道的镰仓幕府时代 。 骁勇善战的元朝战士对上日本武士 , 大军接连压境 , 却是不善水性 , 屡战屡败 , 让日本军队士气大振 , 最终击溃了元朝的战士 。
【历史故事】“觊觎”与“宽容”,浅析古代中国和日本关系之演变
文章图片
元朝对日本侵略的失败让元朝失去了对日本的掌控 , 也让日本从几百年来对中国的恐惧中清醒过来 。 同时标志着蒙古扩张之路的终结 。
中日古代的第三次战争爆发于明朝的万历年间 , 明初时 , 中日关系由于日本政权的动荡变得极不稳定 , 1590年 , 丰臣秀吉结束日本战乱 , 统一全国 , 他自恃手握重兵 , 向朝鲜借道 , 想要入侵明朝 , 但受到了朝鲜国王的拒绝 。
1592年 , 日本出兵朝鲜 , 明朝派出援军 , 日本军队大败 , 提出议和 , 但又对战争的失败心有余悸 , 过了五年 , 丰臣秀吉卷土重来 , 却又被打得落荒而逃 , 而明朝虽然遭受了两次日本的侵略 , 却始终没有反击 , 只是被动的防守 , 收复失地 , 彰显了无量的大国之气 。
此后 , 日本再次进入了与中国友好的交流中 , 直到清末 。
其实在第三次古代中日战争爆发前 , 明朝沿海地区时常遭受日本的海贼——倭寇的侵犯 , 戚继光抗倭也是一段军民合心对抗倭寇的英雄往事 。
【历史故事】“觊觎”与“宽容”,浅析古代中国和日本关系之演变
文章图片
我们放眼古代中国和日本 , 我们总是认为是古代中国成就了古代日本 , 但是在渗析中日的交流后 , 我认为很多时候是古代中国"限制"了古代日本 , 一个包容多元的民族与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碰撞 , 一个宽容 , 一个进取 , 让一个民族被另外一个民族引领着前进 , 到最后 , 继承了很多别人的东西 , 而自己的思想有时候却被禁锢了 , 这不仅仅只是说古代日本的文化 , 而是他们古代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