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设备存安全隐患 被攻击后可能烧毁手机( 二 )


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制造商来根治
针对“BadPower”带来的问题,应该如何有效规避和解决?
“建议用户应该提高安全意识,比如不要给数码产品外接来路不明的设备,包括免费的充电器、U盘等 。同时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充电器、充电宝等借给别人用 。”张超说 。
刘西蒙表示,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既包括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人身安全,也包括商品和服务对于消费者其他财产不存在安全威胁 。所以,如果用户使用了质量不过关的快充设备导致出现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保护自身权益 。
但是,“BadPower”问题最终还需要制造商来根治 。
在技术层面上,充电设备的固件普遍使用单片机来编写程序与调试,不少厂家直接将充电USB接口和调试接口合二为一,这样就会导致设备容易产生安全漏洞、遭受病毒入侵 。因此,刘西蒙建议,在技术上应当做到充电USB接口和调试接口分离,并在USB接口和调试接口上同时加密以防止外部入侵 。
同时,厂商在设计和制造快充产品时,可通过提升固件更新的安全校验机制、对设备固件代码进行严格安全检查、查补常见软件安全漏洞等措施来防止遭受“BadPower”攻击威胁 。
据了解,此前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已将“BadPower”问题上报给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并和相关厂商沟通,共同推动全行业采取积极措施消灭“BadPower”问题 。同时,有业内专家建议,将安全校验的技术要求纳入快速充电技术国家标准 。
“BadPower”攻击也再次提醒我们,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数字化,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
“其中安全威胁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是行业还没有意识到安全前置的重要性,没有把安全做到设计环节;另一方面是对供应链引入的安全风险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数字安全问题就会变成物理安全问题 。”刘西蒙指出,必须加强对数据隐私等方面的安全保护意识 。
张超认为,由于技术和成本局限、人为因素等,安全威胁无法完全消除,攻防博弈会始终迭代演进 。用户自身提高安全意识是最经济的应对手段,而大力发展网络安全行业,打通产学研生态,依靠专业安全人才和产品提高厂商和用户的防护能力,才是对抗层出不穷的安全威胁的最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