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污泥泵故障的影响( 八 )


钢闸门(2.0X1.7m)4扇
手动启闭机(5t)4台
2
进水泵房
L × B =
20m× 13m
1座 设计流量Q=2793.6 m3/h
单泵流量Q= 350m3/h
设计扬程H=6mH2O
选泵扬程H= 7.22mH2O
1mH2O=9800 Pa 螺旋泵(Φ1500mm,N60kw)5台,4用1备
钢闸门(2.0mX2.0m)5扇
手动启闭机(5t)5台
手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2t,Lk4m)1台
3
平流沉砂池
L×B×H=
12.5m×3.1m×2.57m
1座 设计流量
Q=2793.6 m3/h
水平流速v= 0.25 m/s
有效水深H1= 1 m
停留时间T= 50 S
砂水分离器(Φ0.5m)2台
4
平流式初沉池
L×B×H=
21.6m×5m×8m
13座
设计流量Q= 2793.3 m3/h
表面负荷q= 2.0m3/(m2?h)
停留时间T= 2.0 d
全桥式刮吸泥机(桥长40m,线速度3m/min, N0.55X2kW) 2台
撇渣斗4个
5
曝气池
L×B×H =
70m×55m×4.5m
1座
BOD为150,经初沉池处理,降低25% 罗茨鼓风机(TSO-150,Qa15.9m3/min, P19.6kPa,N11kw)3台
消声器6个
6
辐流式二沉池
D×H=
Φ29.8m×3m
2座 设计流量Q= 2084.4m3/h
表面负荷q= 1.5m3/(m2?h)
固体负荷qs= 144~192 kgSS/(m2?d)
停留时间T= 2.5 h
池边水深H1=2 m
全桥式刮吸泥机(桥长40m,线速度3m/min, N0.55X2kW) 2台
撇渣斗4个
出水堰板1520mX2.0m
导流群板560mX0.6m
7 接触消毒池 L×B×H=
32.4m×3.6m×3m
1座 设计流量Q=2187.5 m3/h
停留时间T= 0.5 h
有效水深H1=2 m
注水泵(Q3~6 m3/h )2台
9
加氯间
L×B=
12m×9m
1座
投氯量 250 kg/d
氯库贮氯量按15d计
负压加氯机(GEGAL-2100)3台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2.0t)1台
10
回流及剩
余污泥泵房(合建式)
L×B=
10m×5m
1座 无堵塞潜水式回流污泥泵2台
钢闸门(2.0X2.0m)2扇
手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2t)1台
套筒阀DN800mm, Φ1500mm 2个
电动启闭机(1.0t)2台
手动启闭机(5.0t)2台
无堵塞潜水式剩余污泥泵3台
第四章 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原则
该污水处理厂为新建工程,总平面布置包括: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构筑物及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各种管线、管道及渠道的平面布置,各种辅助建筑物与设施的平面布置 。总图平面布置时应遵从以下几条原则 。
① 处理构筑物与设施的布置应顺应流程、集中紧凑,以便于节约用地和运行管理 。
② 工艺构筑物(或设施)与不同功能的辅助建筑物应按功能的差异,分别相对独立布置,并协调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如地形走势、污水出口方向、风向、周围的重要或敏感建筑物等) 。
③ 构(建)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交通、管道(渠)敷设、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
④ 管道(线)与渠道的平面布置,应与其高程布置相协调,应顺应污水处理厂各种介质输送的要求,尽量避免多次提升和迂回曲折,便于节能降耗和运行维护 。
⑤ 协调好辅建筑物,道路,绿化与处理构(建)筑物的关系,做到方便生产运行,保证安全畅道,美化厂区环境 。
(2)总平面布置结果
污水由北边排水总干管截流进入,经处理后由该排水总干管和泵站排入河流 。
污水处理厂呈长方形,东西长380米,南北长280米 。综合楼、职工宿舍及其他主要辅助建筑位于厂区东部,占地较大的水处理构筑物在厂区东部,沿流程自北向南排开,污泥处理系统在厂区的东南部 。
厂区主干道宽8米,两侧构(建)筑物间距不小于15米,次干道宽4米,两侧构(建)筑物间距不小于10米 。
总平面布置参见附图1(平面布置图) 。
第五章 高程布置及计算
(1)高程布置原则
① 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及城市排水系统,使污水经一次提升便能顺利自流通过污水处理构筑物,排出厂外 。
② 协调好高程布置与平面布置的关系,做到既减少占地,又利于污水、污泥输送,并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
③ 做好污水高程布置与污泥高程布置的配合,尽量同时减少两者的提升次数和高度 。
④ 协调好污水处理厂总体高程布置与单体竖向设计,既便于正常排放,又有利于检修排空 。
(2)高程布置结果
由于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市政排水总干管后,经终点泵站提升才排入河流,故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由自身因素决定 。
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辐流式二沉池、曝气池、初沉池占地面积较大,如果埋深设计过大,一方面不利于施工,也不利于土方平衡,故按尽量减少埋深 。从降低土建工程投资考虑,出水口水面高程定为64m,则相应的构筑物和设施的高程可以从出水口逆流计算出其水头损失,从而算出来 。
总高程布置参见附图2高程图 。
(3)高程计算
h1—沿程水头损失 h1=il, i—坡度 i=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