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四 )



二.课程总体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 望,培养创新能力 。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
三.活动重点: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 。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
四.活动难点: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
五.课程评价: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 。
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 。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小学教师岗位工作计划2
一.学科设想教学中尽量采用"变魔术"、"做游戏"、"实验质疑"等方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与日常生活,同时在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的观察习惯 。
高年级学生将继续发展他们的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 望,引导他们大胆地看问题、想问题,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同时,在教学中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达到扩充学生的`科学视野的目的 。此外,在教学中养成"静"与"净"的习惯 。

二.具体措施。课堂终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本学期我将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 。
1.课前备课 。
做好备课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与教滤布参,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及框架结构、重点与难点,同时参阅教学课标,掌握知识的逻辑,此外,上网查找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选取其中优秀的环节与片断实际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取人之长,弥己之短,做到能运用自如 。(2)备学生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思考学生学习新知会遇到哪些困难,做好预设,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3)备方法、手段 。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学法,如实验课可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质疑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假说与探究;非实验课可以相应采用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展示,进行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 。(4)课上 。
组织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同时一如既往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端正的坐姿与站姿;倾听与交流的习惯;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习惯;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习惯等 。
2.课外拓展是教学活动的延续 。教学并不因铃声的敲响而结束,课外也是教学活动的大舞台 。
本学期,我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科技小制作、种植饲养、科学欣赏、观察调查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学习空间,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