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的记载,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屈原,梦中人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粽子 。
粽子在风俗中的'寓意3端午节的习俗
挂草药,挂艾草、菖蒲、榕枝 。
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
划龙舟,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
跳钟馗、闹钟馗 。
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 。钟馗执剑祛邪图,悬挂钟馗画 。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斗草,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 。
(《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 。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 。
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 。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
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
粽子的各种类型:
“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
“艾香粽”:“糯米淘净,夹枣、栗、绿豆,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 。”
“甜茶粽”:“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
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
“腊肉香肠粽”:“腊肉香肠包的小粽,入口就有过年团圆的气息 。”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精肥适均 。又,肉丁包粽亦可 。”
“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
吃粽子在风俗中的寓意 吃粽子在风俗中的寓意
吃粽子在风俗中的寓意,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吃粽子在风俗中的寓意 。
吃粽子在风俗中的寓意1端午节吃粽子有三种寓意,第一种寓意“光宗耀祖”,古代寓意“功名得中”;第二种纪念屈原;第三种表达对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向往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
食用禁忌
粽子不宜冷食,一定趁热食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 。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 。
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有节制的食用,一次少吃一点,可选择迷你粽子 。
- 什么是防火岩棉板
- 杨梅在爱情中有什么寓意
- 杨梅在爱情里的寓意是什么
- 宝马5系鼓风机在哪里
- 电磁辐射职业安全标准
- 什么是亚克力板材
- 广州的梅雨季节是在几月份
- apn怎么设置网速快
- 贴膜是贴在玻璃里面还是外面
- 什么是防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