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山海拔多少米( 二 )


中秋时节,天气也变得凉爽起来,趁着中秋小长假,我和爱人驱车来到了灵岩山 。
二.
自2013年起,木渎灵岩山风景区就是免票向市民开放的,所以我们无需购票,就直接从苏福路进入了大门 。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灵岩山脚下的公园 。公园很适合休闲,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应有尽有,风景也异常美丽 。
我在池塘边,小桥等找了几个适合拍照的位置,摆出几个很自然的pose,拍了几张照片和小视频,就顺着左边的登山老路开始登山 。这条山路也就是有名的“乾隆御道” 。
灵岩山在苏州乃至全国都很有名,再加上是中秋小长假,所以山路上的游客很多,大部分是信众,也有登山爱好者 。好在御道旁边又新修了一条山路,游客可以分流而上 。
灵岩山真的不算高,所以山路也不算陡,我们顺山路拾级而上,两边的树木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一点没有秋叶飘零的景象 。
没走多久,就可以看见一亭子“继庐亭”赫然在前 。因灵岩山住持一代名僧印光法师的别号“继庐”而得名 。亭上对联: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 。
亭中便有游客歇息于此,有的依柱远看,有的坐着喝水,也有的在亭外拍照留影 。
我们便继续前行,途中又见“迎笑亭”,相传始建于宋代,东坡居士曾在此笑迎释友 。
途经一片竹林,林中秋风阵阵 。我们盘折在上,便是“落红亭” 。因为林岩山也有“象山”之称,就有:象山回顾落花红之句,所以这里是观看落日的绝佳之处 。
我想灵岩山的亭子,一个连着一个,古建筑中,“亭子”的“亭”其实就是“停” 。公园的溪流旁,或者爬山途中突然有一个亭子,有亭子的地方,就是让你停下来 。
亭子虽然是一个建筑空间,却是在提醒和暗示游人:不要再走了,累了,该歇歇了,再说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所以那个“亭”也一定是可以眺望风景的好地方,好像这灵岩山的“继庐亭”,“迎笑亭”,“落红亭”,皆是看风景的绝好去处 。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人生又何不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一直匆匆忙忙,每天打卡上班,赚钱的忙碌中度过,何时才是个尽头?
所以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适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走走停停,这才是人生的理想状态 。
在这路红亭歇会儿吧 。爱人怕我爬山累了,便提醒我歇息 。
站在亭中看风景,东面乃是印光塔院,为印光和尚的埋骨处,据介绍,印光法师为近代佛教泰斗,东南亚印光派创始人 。
稍息片刻,我们又继续前行 。
落红亭往西便是西施洞,相传越王勾践与范蠡献西施给吴王夫差于此等候,后人在洞前建屋,洞内镌刻观音像,洞外种有紫竹随风摇曳,又称“观音洞”,香火颇旺 。
落红亭左折而上约300余步,人称“百步阶”,为乾隆帝登灵岩山时所筑御道的一段,山势陡峻,道旁有一方形砖砌之台为梁代灵岩山开山和尚“智积”的衣钵塔 。
塔南有一巨石,形似乌龟,昂首面向太湖,故又有乌龟望太湖之说 。石背镌有“望佛来”三字,石头上还有脚印呢,据说西施常站在这块石碑上眺望故乡 。
三.
离开石龟再往上就到了山顶,也就到了灵岩山寺 。林岩山寺现存寺院规模宏大,是中国佛教净土道场之一,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但寺院的门票却只要一元 。这在国内名刹中实属罕见 。
灵岩山寺又建在山顶,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寺前松柏参天,门额“灵岩山寺”几个大字为赵朴初题写 。
进入灵岩山寺大门,我和爱人虔诚的拜过各位佛祖,便来到了山顶花园 。
灵岩山寺的山顶花园,即为吴王“馆娃宫”遗址,也就是吴王夫差为西施在山上建造的行宫 。山顶花园的花草树木,看起来都极具灵性 。
园内有一方形浣花池,相传西施在此泛舟采莲,如今虽然故人已去,浣花池内依然养着一群乌龟 。池西的石墙及山巅围墙,相传为吴王所筑 。以石砌成,如今虽然早已毁损,石墙遗迹却依然清晰可见 。
还有玩月池是供西施玩月的,吴王井成圆形,也为吴宫遗景,供西施照容,可见当时的吴王友有多么宠爱西施,简直到了独宠的地步 。
山顶花园的假山之上,还有个长寿亭,据说也是供西施梳妆之用的 。
如果可以穿越,我真想看看古代的大美女西施究竟有多美,是否真的如人所说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
如果可以穿越,我想当面问问西施:西施,你到底爱范蠡还是夫差?范蠡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你西施,而夫差,为了你一个美人,把自己的国家都断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