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意思( 二 )


翻译: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烦阴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意思

文章插图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出自:范仲淹 [宋代]《岳阳楼记》 。原句: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释义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
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烦阴 。
翻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出自:欧阳修[宋代]《醉翁亭记》 。原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释义: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 。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 。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扩展资料:《岳阳楼记》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岳阳楼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醉翁亭记》创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 。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
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的原因是什么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意思

文章插图
因为失意的人或者是被贬职了就会去岳阳楼宽慰他们的心情 。自古以来一直这样,传统被保留下来 。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文学赏析《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