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黄河流域 , 到处生长着中原特有的野桑和以野桑为食物的野蚕 。大约在五六千年前 ,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野蚕抽丝 , 织造最原始的绢帛 。以后 , 又逐步把野蚕驯化 , 进行户内喂养 , 渐渐将野蚕驯养为家蚕 , 结茧缫丝、织成绸绢 , 由此出现了中原最原始的桑蚕丝绸业 。襄邑之前的城邑设在西25华里的承匡 , 历史上有孔子游匡一说 。
这里低洼湿润 , 十分有利于桑蚕生长 , 被称之为匡桑 。也因其地势低洼潮湿却不宜建城 , 故于秦后东迁至宋襄公墓附近 , 设邑建县而有襄邑的 。当时中国的九州中 , 六个州拥有大量的蚕织业 , 其中的豫州、青州、兖州的蚕织业最为发达 。豫州主要就是襄邑、陈留;兖州是临淄 。
周边还包括现在的河北、山西、陕西等部分地区 , 构成了当时中原繁荣、鼎盛的蚕桑丝织和纺织业 ,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丝织、纺织业中心 。随着中原丝织业的蓬勃发展 , 其产品开始寻求外销渠道 。实际上 , 早在春秋时 , 中国的丝织品就在欧洲销售了 。
到了汉代 , 在汉王朝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支撑下 , 最终开辟了闻名古今中外的国际化贸易文化大通道——“丝绸之路” , 所以 , 古代襄邑早在2000多年前就是一个贸易出口县邑了 。明清之间 , 睢州以下设置四个大乡 , 其名分别为:锦绣、锦襄、锦翠、锦衣 , 是对昔日辉煌的绵绵不绝之纪念 。进入二十世纪 ,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 , 对中国的传统丝织业破坏最大 , 并强行用现代纺织技术取代传统工艺 。
从此 , 传统丝织业就只散落于民间了 。至今 , 在睢县城西北隅仍有一泓池水 , 人们宁愿相信那就是古代遗存的、丝织女人们在那里洗涤丝锦的濯锦池 , 天空中仿佛仍然回荡着她们劳作中的笑语欢声 。古代襄邑丝织故乡的历史渊源 , 是今天发展纺织业、承接南方纺织业产业转移的最有力的历史传统依据 。可以说 , 中国各地的纺织业 , 都是从襄邑等古代中原丝织中心走出去的 , 襄邑丝织才是中华丝织的本源和发祥地 , 承接南方纺织业产业转移 , 是迎接纺织产业回归故里和溯踪求源 ,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睢县有“中原水城”之称 , 城中有湖 , 湖中有城 。4500亩四四方方的北湖底下是老睢州城 。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功开封时 , 扒开黄河口 , 水淹睢州所成 。
【相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湖中东北角的“骆驼岭”既是宋襄公的望母台 。
- 什么是ECFA?
- 津港市是哪个省呢?
- 老年人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
- 文艺女青年三大特征是什么?
- 吃生鱼吃出肝吸虫病
- 晚霞行千里的下两句是什么
- 乙醇钠是什么?
- 车上的odo是什么意思
- 石墨是什么材料
- 女生必知的57个美容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