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 二 )


大致辖区与今天对照如下图:
庐陵郡:庐陵郡实际上是在建安五年时 , 孙策从豫章郡里分出来的 , 治所载西昌县 , 后来又迁移到了今天江西泰和县城西 , 辖西昌、石阳等九县 。
到了孙权时 , 孙权与嘉禾五年(236) , 孙权在庐陵郡置南部都尉 , 隶属扬州(这里的扬州不是指现代的扬州市 , 而是汉代的扬州) , 治雩都 。
具体请见下图:
庐江郡:庐江郡辖今天的安徽省铜陵市、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等 。西汉始置 , 郡治在今天安徽庐山县西二十里 。三国时 , 庐江郡治迁到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 , 改六县为六安县 , 建安十九年(214) , 吴国拔掉了皖城 , 吧奥庐江郡一分为二 。
三国时的庐江郡大致如下:
三国时吴属江东六郡的总体情况如下图:
再具体点请看下图:
当然 , 这图实际上是在吴国时期被拆出来的 , 鄱阳郡就是从豫章郡里分出来的 。新都郡也是在孙权噶按掉了对抗自己的山越、水越之后 , 在加上从丹阳分出来的一部分设立的 。
三国时期江东是现在什么地方三国时期江东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南京市、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泰和县西北、浙江省绍兴市、安徽省庐江县西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 , 又称江左 , 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 , 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
三国时江东六郡分别是指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 。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 , 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 。
历史上 , 自东汉起 , 江东发展为富庶之地 , 同时也成为汉地的财赋重地 。东汉末年 ,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 但是江东地区极早就被孙策、孙权控制 , 建立了孙吴政权保持了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 。
东汉末年 , 军阀割据混战 , 吴郡富春孙氏孙坚因打压黄巾起义有功 , 升任长沙太守 , 拥兵自居 , 成为割据首领 。孙坚长子孙策 , 年轻有为 , 领其父部下千余人 , 渡江削平江东 , 占据江东六郡而被封为吴侯 。
三国时期江东指的是什么地方三国时期江东指长江下游的东南岸一带 , 大致上是今天的安徽东南部 , 江苏南部 , 上海市 , 江西省北部以及浙江省大部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 这一个时期 , 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 , 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 , 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 , 220年至226年 , 分陇右置秦州 , 最后并入雍州 。
蜀汉为刘备所建 , 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 , 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 。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 。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 。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 , 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
三国时期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三国时期的江东主要在今天的长江中下游一带 , 主要是南京、浙江、江苏一带 , 有时候是长江以南 , 有时候只是长江流域的下游 。三国时的“江东”一般会称之为“江东六郡” , 包括郡治今天苏州的吴郡、郡治绍兴的会稽郡、郡治南京的丹阳郡、郡治南昌的郡治泰和县西北的庐陵郡 , 以及郡治庐江县的庐江郡 。
1、吴郡:东汉永建四年始置 , 是把原来的会稽郡钱塘江以西部分设为了吴郡 , 郡治在原来会稽郡的郡治吴县 , 也就是今天苏州姑苏区 。会稽郡保留了钱塘江以东的部分 , 郡治迁移到了山阴 , 在今天绍兴越城区 。
2、会稽郡:秦始皇时始设 , 大致相当于今天江苏长江以南、安徽以南、伤害西部以及浙江北部地区 。因为会稽郡实在太大 , 属县偏远 , 所以被一拆为二 , 是为“吴会分治” 。会稽领十五县 , 到了孙策时 , 又不断分出了11个县 , 至东汉孙权称帝 , 会稽郡一共领有二十六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