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山《坤卦的智慧》从哲学角度认识坤卦( 二 )


物质一元论的“元”,佛教称之为“真如” 。真如缘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心一动,眼耳鼻舌身意的阀门一打开,则色声香味触法等万事万物,便都得以显现,得以认识,而心动外化为科技,人类就有了望远镜、显微镜等进一步认识宏观宇宙与微观世界的眼睛;心不动,关闭所有意识的阀门,那色声香味触法等万事万物是如何的,就都不清楚了,更与我没什么关系了 。心不动,科技就不发展,宇宙中的好多奥秘就无法认识了 。所以,佛教的“心生心灭论”又比哲学的解释更高深了一层,更深地揭示了人类的本相 。再说刚才那个例子,当眼明者与眼瞎者同处于黑暗时,他们眼中的世界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片黑暗 。但是,眼明者本身是见过光亮的,心中自然是有光明的概念的,眼前虽黑着,他的心中还有光明的感光底片,这就是“光明心”,他能想象得到那个五颜六色的世界,能从心中看到曾经见过的香花与美女 。但对于一个先天的瞎子,他生下来就没见过光明,他的心始终是黑暗的,他无“光明心”,就无法意识与感知五颜六色的世界与鲜花美女是个什么样子 。二者的区别,全在于心生心灭 。
明眼者心生,心有光明,瞎眼者心灭,心无光明 。但是,佛家认识到这一步并没有完,“心生心灭论”最终要揭示是的:当人的心死了时,一切都就死了 。瞎子感知世界的方法就是唯心的,意识是第一性的,他需要光明,需要心中的光明,去感知那个客观存在,如果心中没有了光亮,没有了希望,那他活着就真正没有意义了 。故佛教要拯救人心,拯救的就是先天瞎子那样的人心,就要用菩萨的光芒点亮他们的心灯,把光明心的象说给他们点,让人人有一颗光明心,让人的心与精神永远地活着而不灭 。有的人活着,但如死了,那是因为他的心死了,没有一点光明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有的人死了,但他仍旧如活着,那是因为他有光明心,悲悯心,会永远地照亮着后人 。鼓舞着后人,关照着后人 。如果我们的精神不存在了,生命不存在了,那么我们精神的作用对象也将不存在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你是亿万富翁,但只有你心有光明,精神和生命存在的时候,这些钱对你才有存在的价值 。精神和生命不存在了,心死了,心灭了,钱对你没有丝毫的意义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创下了丰功伟业,但当其死后,这一切就成了烟消云散的历史,对他本人没有丁点意义 。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伟人,但是当其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后,所有的事物对他们而言,就都不存在了,唯一亮着的,活着的,是伟人与圣贤的光明心、精神心、悲悯心,依然光明正大,普照着后人 。比如写了乾、坤两卦卦辞的圣人,他们死了几千年了,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依然活着,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因此,我们在跟乾卦、坤卦学修德时,核心就在于修心,把灭了的心灯点亮,亮着的心灯点的更亮,使人人有不死的光明心,不死的精神心,不死的悲悯心,人就会活的美好自在,世界就会和谐大同 。
明白了哲学原理,明白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作用于其对象才有意义的道理,就应该知道作为坤卦,它就是乾卦作用的对象 。我们在谈乾坤二卦的时候,就不能离开主观意识形态和客观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现在有些人在讲坤卦,讲不明白,就因为忽略了这一点,以至于解释不清 。乾坤是一元的两面,是同一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 。普通情况下,我们说,乾为天,坤为地;乾为男,坤为女;乾为君,坤为臣;乾为上,坤为下 。乾要行天道,坤要行地道 。乾卦讲刚健之道,坤卦讲柔顺之道 。乾卦讲天道、阳刚之道;坤卦讲地道,阴柔之道 。分开讲,是为了讲的更清楚明白,但讲着讲着,就不知阴阳结合,乾坤结合,甚至把手心手背都分开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每一个人,不论男女,人人心中都有乾坤两个世界,都要把乾坤之道紧密结合一起去把握,去修心,你才是得大智慧者,大圆满者 。
所以,每一个人,都有乾坤两面性 。在一个单位,一个县市,你是一把手,是乾道命令的制定者,指挥者;但对上,你又是下级,是坤卦的角色,是坤道命令的听从者,执行者 。一个副职,一个科长,面对单位领导,你是下级,是副职,处于坤卦的角色与地位;但对下,面对科员干事,你又是领导,处于乾卦的角色与位置 。你在老子面前是儿子,在儿子面前你又是老子 。给大家讲课时,你是老师,你听别人讲课时,你又是学生 。你与领导握手,点头哈腰,是坤卦,表现的是顺从的姿态;你与下级握手,挺胸舒腰,是乾卦,表现的是刚健的姿态 。所以,我们每一个的人身份,每时每刻,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人既是老子又是儿子,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乾卦又是坤卦 。世界上不存在只乾不坤的人,也不存在只坤不乾的人 。唯有男人与女人,是天定的性别之殊,但有些男人比女人还柔顺,有些女人比男人还刚健,性别与精神相配,仍然是乾坤的结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