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10厘米连接绳背后的故事 一根10厘米长的绳子( 四 )


八年里,他们近五十次一起站在领奖台,但这一次在东京,意义还不一样 。11场比赛下来,他们被队友称作是“战神” 。
东京卫冕之后,徐冬林想起,几个月前队友刘翠青回复的那句,“我不换领跑员 。”更像是一次豪赌,刘翠青这份豪赌背后只有两人八年里积累的信任在支撑,她比自己赌得更早,赌注更大 。


战斗在一间40平方米的酒店,回国的徐冬林开始了为期21天的隔离 。隔离期间,徐冬林开始在房间看起了书,练起了字,“字写得不好,但是修身养性 。”隔离生活对于徐冬林来说是难得的安宁时光,但锻炼从来没有停止过 。
每天上午九点,他通过网络和队员视频训练一小时,下午就开始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连线,夺冠之后,他们又得到了新一轮的关注 。一切忙完之后,徐冬林会在晚上会再进行一个小时的自我训练,拍一些短视频,在抖音上和粉丝们分享 。徐冬林始终觉得,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出成绩,他的房间里还摆放着粉丝送给他的花束,这是自律的动力源 。
夺冠之后,徐冬林带着刘翠青来到了东京奥运会的食堂,食堂里有很多免费的冰淇淋,运动员平日里要严格控制体重,这些高糖食物都是明令禁止的 。但这次,他们一人拿了一个香草味的冰淇淋,香草的味道在夺冠的喜悦中更加悦人,离开食堂时,俩人又各自带了一个冰淇淋回房间,这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放肆 。
每隔一两天,徐冬林会和妻子通通电话,和父母唠唠家常 。徐爸徐妈不懂体育,但徐冬林是父母眼里引以为傲的孩子 。四十多块金牌被爸妈整齐地摆放在家里,但徐爸晚上总也睡不好,他担心会有人会把属于儿子的荣耀偷了去 。
常年的聚少离多,也使得徐冬林对于家人的感情更多是愧疚 。徐爸在江西老家过生日时,远在北京的徐冬林会订好蛋糕送过去,这是领跑员教会徐冬林的体贴和细致 。徐爸骄傲地给别人炫耀,这是儿子送来的,邻居们都知道,徐家有一个为国争光的儿子 。
徐冬林的生活其实很单一,除了训练就是打篮球、旅游 。几年前,他独自一人来到西藏,高原景色让他整个人都从压力中挣脱出来 。走到布达拉宫时,徐冬林看到宫殿外聚集了来自全国的虔诚信奉者,一步一拜,令人动容,这座接近天堂的建筑依山而建、气质恢宏,它在藏语里意思为“普陀罗”,也就是圣地 。
布达拉宫远处的五彩经幡随风飘荡,藏族人认为,风每吹动一次,经幡便为路过的人诵经祈福一次 。徐冬林理解那些信奉者的虔诚,这是一份信仰 。
他感同身受,他的圣地是最高领奖台,他的信仰是为国争光,他也时常这样在前往“圣地”的路上匍匐行动 。退役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但徐冬林想以教练的身份延续跑步的使命,就像一开始他的计划一样 。
东京结束后,团队为了方便照顾刘翠青,把她安排和女性队友生活在一起,徐冬林只有上午和团队视频训练时,才能短暂和刘翠青聊两句 。“她和我们队员生活在一起,我很放心,她自己生活的话,我真的不放心 。”
徐冬林总在想,如果有一天他们都退役了,他也会像走亲戚一样时常去看望翠青,在他心里,这个一起出生入死的队友早已经成为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至亲 。“人生很难有这样一段经历 。”
东京残奥会结束后,主持人问刘翠青如果有机会可以看到光明,最想看到的是谁 。视频里的刘翠青表情没有波动,语气坚定,“想看看我的领跑员 。”
很多人都在告诉刘翠青,她的领跑员是个高大帅气的男孩,刘翠青想要知道这个成就了自己八年的人究竟长成什么样子 。
徐冬林很惊喜,但他却觉得两人更像是是相互成就,是刘翠青一次次带他走上最高领奖台,延续他跑步的梦想 。
他没有和任何人说过,其实他心里一直记着在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刘翠青这位搭档陪伴术后的自己进行恢复训练的场景 。最开始那段时间,总是刘翠青搀扶着徐冬林,当时徐冬林似乎比刘翠青更柔弱 。
傍晚时刻,诺大的田径场上氤氲着黄色的暖意,两人搀扶着一瘸一拐的状态 。彼时彼刻,总让徐冬林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2013年的那个冬天 。在那天傍晚,他第一次和刘翠青走上跑道,他搀扶着刘翠青,从此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运动员职业生涯 。

一根10厘米连接绳背后的故事 一根10厘米长的绳子

文章插图
图 | 徐冬林迈向运动场




- END -
撰文 | 门雯雯
【一根10厘米连接绳背后的故事 一根10厘米长的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