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有风险,伤的不仅仅是胃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止痛药都对胃不好呢?疼痛是一种令人难受的感觉,还可能伴有组织损伤。人为什么会疼痛?当神经末梢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信号经过传导系统(神经、脊髓)传入大脑就会产生疼痛感。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对痛觉的发生及发展具有调控作用。

止痛有风险,伤的不仅仅是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止痛药包括哪些?非甾体抗炎药:止痛作用比较弱,没有成瘾性,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包括阿司匹林等。主要用于一般性疼痛,如感冒、肌肉酸痛、关节炎等。中枢性止痛药:以吗啡、杜冷丁等为代表,止痛作用很强,但长期使用会成瘾。

止痛药发挥作用各不相同

止痛有风险,伤的不仅仅是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想要抑制疼痛,就要从减少外周神经炎症刺激和抑制中枢系统的敏感性入手,因此各类止痛药物的作用机制也不完全相同。

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炎症,控制疼痛。COX分为两种:COX-1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COX-2则可造成发热、疼痛等症状。这也是医生想利用药物控制的部分。但不幸的是,多数非甾体抗炎药并不能区分COX的种类,因此非甾体抗炎药在控制疼痛的同时,也对胃肠功能造成了影响。

中枢性止痛药:主要通过阻断中枢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产生镇痛作用。与非甾体抗炎药不同,中枢性止痛药通过兴奋呕吐化学感受器引起胃肠道不适,而非直接作用于胃肠道。此外,这类药物还存在过度镇静、尿潴留、呼吸抑制、药物依赖等副作用。

通过上述机制,我们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止痛药都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损伤,非甾体抗炎药可减少胃肠道血供、削弱黏膜保护功能,因此对消化道的影响更大。而中枢性止痛药用量趋于稳定后,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则几乎消失。削弱胃黏膜对胃酸和消化酶的防御作用,从而导致糜烂、溃疡的形成。胃酸分泌增加,可诱发胃溃疡,并使原有溃疡不愈或增加溃疡的复发率。临床表现主要有胃痛、烧心、反酸,以及食欲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甚至穿孔。饭后吃药会不会好些?不完全正确。药物虽然在局部能产生作用,但也会通过血液循环损伤胃黏膜,因此镇痛药和胃黏膜保护药可同时吃。服药期间,患者应注意多喝水,吃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这些因素容易让胃“受伤”

止痛有风险,伤的不仅仅是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目前认为高龄(65岁以上),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或消化道出血史,上腹部疼痛不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或激素,酗酒或吸烟等,均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发生胃损伤的高危因素。因此,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谨慎用药。

有些止痛药不伤胃

止痛有风险,伤的不仅仅是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某些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更特异地作用于炎症部位,理论上对胃黏膜的影响较小。常见的药物为塞来昔布,但有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此外,双氯芬酸肠溶片并不直接在胃内吸收,而是进入小肠之后吸收,可减少对胃的直接刺激,但仍然存在胃黏膜损伤的风险。因此,对于已经有胃损伤和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仍需要关注其胃肠道并发症的问题。

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出现副作用怎么办?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胃部不适,要赶紧停用。一旦出现了胃出血,要按照消化道出血的病情来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到急诊治疗。

止痛不仅仅依靠药物

止痛有风险,伤的不仅仅是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重视诊断:疼痛是症状,不是一种明确的疾病,因此任何时候患者都应该先明确诊断,而非单纯进行止痛,否则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甚至延误病情。

合理用药:规范用药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关键,以口服为主,按时、阶梯、个体化给药,同时要坚持疗程,不宜频繁更换或同类药物重叠使用。

综合治疗:疼痛并不仅仅是靠药物控制的。许多疾病可以通过微创手段进行干预,例如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因此若患者药物控制不理想,应及时就诊。

目前临床一线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对胃都存在一定的损伤风险,但并不是所有的止痛药都会刺激胃肠道,因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应坚持标本同治的原则,否则病没治好又把胃伤了,得不偿失。(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医学中心 刘昊楠 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