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芳芳:《大明混一图》为何没绘长城?

马芳芳:《大明混一图》为何没绘长城?

?作者漏绘绝无可能



省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秦始皇动用30万人建成的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工程,自建造长城后,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抵御外来入侵的边陲防线。洪武二十年辽东全定,南北统一,朱元璋的地位由王而帝,所统治的版图由南方扩展到长城一线的大半个中国。这时,宫内奉旨绘制《大明混一图》必有一番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绘制方案也会层层审批,道道把关,绵延万里、旷古绝伦、历朝历代都在植培修葺的长城,怎么可能被轻易忽略掉呢?



宫内绘制者一律不留名



专家介绍说,《大明混一图》绘制过程未见档案文献记载,图上没有标注绘制时间和作者,经过多方考证后,具体绘制时间确定为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六月。没有标注作者,因为该图为明太祖朱元璋颁旨绘制,依据明代宫廷禁例,宫内绘制人员不可能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图上,此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凡皇帝正式颁旨绘制的图册等,都没有绘制作者,就连大名鼎鼎的意大利传教士、宫延御用画师郎世宁也没能例外。它是目前我国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该图描绘了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地、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1000余处,在明朝域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描绘最详。可就是没有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长城。



同时期朝鲜绘图上清晰标注长城



而与该图绘制同时期的,由朝鲜人金士衡等于1402年绘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上,中国的长城用写实的手法绘制而成。城墙、城垛,层见迭出,蜿蜒曲折,气势磅礴。在绘制手法上又极为相似,在山脉的形象写意,河流的曲线标示,海洋的鱼鳞状画法,地名的纵向条状标识等方面,特别是非洲部分和中国东南沿海一线宋元时期古地图的传统画技,两图是如出一辙,貌似神合,只是后者尺寸较小。为什么中国自己绘制的世界地图上却没有出现长城,肯定事出有因。



未绘长城众说纷纭



未标注长城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未有定论,根据专家推测有以下三种原因。



马芳芳:《大明混一图》为何没绘长城?


其一,朱元璋雄才大略、一世英雄,一心要统一中华大地,开创经国大业,不会甘心大明版图北方以长城为界。以前历朝多从北方起事,然后平定南方,而大明王朝恰恰是南方起事,然后向北方发展。南方起事平定北方,只以长城为界,坐守半壁江山,这是朱元璋万不能接受的。如果在图上明显绘制长城,会给人心里造成一种障碍,大明版图会以长城为界,这不符合雄才大略的明开国皇帝一统天下的治国思想。



其二,长城一线,涉及国防重大问题,军事部署不会暴露给北元残敌。朱元璋称帝后,北伐南征,到洪武二十年辽东全定,但元朝残余势力依然存在。东北、正北和西北,长城以外是北元的势力范围,如不在险要处派驻重兵,一旦北元铁骑南下,黄河以北就很难守住。如果将长城绘制于图上,必然将诸塞和军事存防暴露,为北元残敌入侵制造可乘之机。



其三,明王朝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制度,不相统属,都对皇帝负责。绘图制册当属政事,应归六部管,而涉及军事事物,都归都督府负责。凡涉及军事事物,未经都督府同意,政事部门不可能擅自主张。况且,北元大敌当前,塞北前线驻扎着诸王官属,稍有闪失,后果谁也承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