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邻国争相巴结中国,回国后一国称“小中华”,一国直接称中国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两邻国争相巴结中国,回国后一国称“小中华”,一国直接称中国》。来源是静说历史。
两邻国争相巴结中国,回国后一国称“小中华”,一国直接称中国。邻国|中华|巴结|越南|赵佗---
自从秦始皇开始,中国的实际统治者就称“皇帝”,九五之尊是最高的尊荣,包括在中国周围的藩属国中,中国的皇帝也象征绝对的权威,在整个东亚文字圈中,皇帝是东亚共同的主子,是需要各藩属国上贡的。
越南绝对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首先这个国家特别自大,自认为代表华夏南方正统,越南有一句名言:天下大势,南北各帝一方,也就是南北各一帝,越南称中国为“北朝”,自己是“南朝”。
越南虽然来中国朝觐,可那也是每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出的“下策”,比如出现内斗,皇太子被追杀,就来中国抱大腿了,抱完大腿后回家接着当“南朝皇帝”,并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提起越南称帝,又要提到大家熟悉的赵佗了,赵佗是南越国的第一个皇帝,因为他是汉人,他是河北人,原本是秦朝的大将,后来与任嚣一起攻打南越,秦朝正好被农民起义推翻了,赵佗回不去了,所以就此称帝,建立了割据政权。
邻国|中华|巴结|越南|赵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赵佗建立南越国后,开始是称“王”的,称“南越武王”,后来称“南越武帝”。汉朝建立后,南越国归顺汉朝,在越南心里,此时南越国是和汉朝并立的政权,不分伯仲,不分尊卑。
然而真实情况是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在越南历史上,越南竭力描绘自己是跟中原平等的政权。
越南的统治者不仅称帝,还建国改年号,跟中国一样,这种僭越的行为中原可能知道,但觉得山高路远,为这个讨伐越南不值当,越南也是占尽了地理位置的优势。
越南是一个蛮荒之地,从地理位置而言,东临大海,北部接壤中国,四周都是婆罗门—小乘佛教国家,越南处于文明断裂过程,没有明显的地缘感,对文化也没有归属感。
邻国|中华|巴结|越南|赵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为什么越南这么好斗,而且没有朝鲜温顺呢?
这也与两个的地理位置有关,我们分别从朝鲜和越南的地缘政治格局分析:
第一,地缘政治的影响
自辽代后,朝鲜的北境与中原接壤,三面环海,也就是说朝鲜只有一个中原老大可以依赖,在政权依赖上、文化归属感上,朝鲜不像越南会有更多的选择,或者会逼迫自己做更多的选择。
朝鲜的自我定位也是“小中华”,但不是越南这种“并属关系”,朝鲜也不存在任何次权力机构,只是中国的模仿者。
邻国|中华|巴结|越南|赵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经过与中国的一系列战争,朝鲜也意识到自己打不过中原,由于地缘政治的限制,也无法降服其他国家形成朝贡中心,因此对外皆称“王”。
越南虽然与中国保持了稳定的宗藩关系,不过即使它与中原方面关系再稳定,也解决不了越南边境的混乱,那些边境小国时时挑衅越南,为了力争上国,越南与他们频繁作战,直到征服了牛吼蛮、哀牢、占婆、真腊小国,形成了自己的朝贡体系,所以越南对外称“帝”。
越南掌控住周围局面,形成朝贡体系后,就认为周边国家是“蛮夷”,“大越国”皇帝的威仪是不能少的,而越南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中国”。
邻国|中华|巴结|越南|赵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第二,文化传承的自信
对于文化传承方面的自信,越南比朝鲜更深,“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虽强弱时有不同,而豪杰世未尝乏。”从这段越南官方史料上可以看出,越南认为自己是华夏文明的正统。
在阮朝官方史书里,越南公然以“夏”、“汉”自居,说明在文化传承方面,越南比朝鲜更自信,也更认同自己的历史观。
- 争相装困、扮贫、哭穷: “赖贫”的背后是什么?
- 争相装困、扮贫、哭穷?“赖贫”背后是什么
- 北京援助巴东创业园11栋厂房主体竣工 企业争相入驻
- 鹿晗热巴结婚照曝光,看关晓彤怎么回复!
- 花1000万都未必能行!内地富豪争相送子女读香港名校!
- 国际学校债券炒至1000万?内地富豪争相送子女入读香港名校!
- 甘肃相亲怪圈,彩礼飞涨争相“卖个好价钱”!
- 野生大熊猫扭屁股过马路 游客争相拍照感叹幸运
- 女子落入海中 众人争相施救
- 未来日本因火山地震沉没,会做出什么疯狂举动?值得邻国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