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教师扎根大山深处19年:山里孩子需要我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浙江乡村教师扎根大山深处19年:山里孩子需要我’,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
正文开始:
翁梅红照顾学生的生活点滴衢江宣传部提供摄
中新网衢州5月4日电(见习记者 周禹龙)浙江衢州,一所40名学生的学校,一条来回4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毕业后扎进深山任教的翁梅红,至今已19年。
19年里,同事来了又走,学生送走一批又一批,翁梅红却一直坚守,“看到学生的笑脸,再苦再累都值。”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翁梅红的愿望 衢江宣传部提供 摄
“家乡缺少老师”
岭洋乡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南端边境,距市区62公里,属于山区库区乡镇。这里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年轻人纷纷离乡外出,留下老人与小孩。
衢江区廿里小学岭洋校区就位于这,背山临水,一眼望去,除了大山还是大山。
1999年,翁梅红以优异成绩毕业,“三优生”的她,可以优先分配工作。众人不理解下,她选择回到偏远小学任教。问其原因,翁梅红自始至终只有一句话:“家乡缺少老师。”
从语文老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到少先队辅导员、教导主任、校区负责人,一年又一年,翁梅红始终坚守教育教学一线,“因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我的愿望。”
19年过去,翁梅红女儿袁梦已13岁,每次妈妈离家时都会高兴地说:“妈妈,再见。”
女儿需要她,学校里那一群孩子也同样让她割舍不下。每当学生学会新本领、取得小进步,翁梅红都觉得,回到家乡,没错。
翁梅红与她的学生们 衢江宣传部提供 摄
“我就是他们的妈妈”
库区留守孩子离家远,大多住校,他们缺少父母关爱,容易造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
翁梅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天冷了,她会为孩子添衣加裤、翻晒被子;病了,会连夜送他们去乡卫生院;夏天,给他们挂上蚊帐,冬天,给他们打热水洗脸、洗脚;白天,给他们上课、辅导;晚上,拉好他们蹬开的被子,给尿床孩子换洗衣裤。
“学生一个礼拜(五天)都在这里,吃穿住行,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七七八八所有事情,我都要负责。”翁梅红说,包括到星期五回家,要收到他们的短信说我已到家,大家都到了,她的心才能定下来,然后才有自己的周末。
现在,她又结对了两个孩子,给她们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照顾她们的生活点滴,鼓励孩子从逆境中奋发图强。
给孩子们上课 衢江宣传部提供 摄
“我感觉自己很孤独”
每一年,学校会派老师过来支教,但一年或者二年、三年以后,他们基本就回去了。
“一批又一批,就我独自在这。”翁梅红告诉记者,她经常感到自己很孤独。“如果强烈要求,我也有机会出去,可一走,更加没老师来了。”
孤独坚守19年,翁梅红觉得骄傲与值得。但下课后,她经常会独自在办公室,抚摸着一张女儿骑着马露出笑容的照片,不时流泪。
“偶尔想起女儿,就感觉自己的家庭有点缺失。”翁梅红说。
无法经常见面,文字交流成为她们母女首选。
“恭喜你获得第一,妈妈知道你的努力。”“我们家女儿这么努力,妈妈感到很欣慰,让我们一起加油。”时间匆忙,翁梅红经常会留便签给女儿。
面对优异成绩,袁梦更希望妈妈能好好休息:“每次看到妈妈很重的黑眼圈,我就想让她多抽点时间休息。”
19年来,累并快乐,翁梅红这样认为。“公公、婆婆还有老公都很支持我。”翁梅红说,公公、婆婆是医生,在山里面工作了一辈子。
“如果有人在这里读书,我想我还是会在这里。”思考了下,翁梅红规划着未来。(完)
- 【乡村达人⑨】山城小镇里的川剧娃娃班:传承与坚守
- 武汉发放50万张惠民券 市民凭券乡村景点免费游
- 湖北宜昌:美丽乡村,山清水秀!河水比美女更养眼!
- 江苏省和浙江省第三城市大比拼,温州综合实力远不如它
- 浙江台州:“刷脸”办户籍
- 想给全中国的熊猫拍照 浙江传媒学院这个日本外教有点萌
- 浙江男方家里彩礼钱“砍价”, 新娘婚礼全程黑脸拒绝跪拜
- 传统文化“网课”送进乡村
- 浙江省眼科医院青光眼诊疗中心在之江院区成
- 浙江的这座城市,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杭州,不是宁波,不是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