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339只!史上最高基金清盘潮解码:委外基金大撤退( 七 )

采访人员采访基金公司人士发现,除了到期结束合同的情况外,基金清盘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每只基金需要支付的固定费用相当,若规模过小则会导致该部分费用侵蚀过多收益,同时投资运作的难度也会加大,无论从投资者还是基金公司的收益成本考虑,都会对这些基金清盘;二是委外基金一旦遭到资金方赎回,若市场上找不到其他委外资金,基金公司也会选择清盘。很多迷你基金属于机构定制类的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转型难度高,清盘也是正常现象,随着迷你基金的增多,选择清盘的基金数量也会上升,但这也是帮助市场良性运转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市场进行优胜劣汰。

事实上,监管层对规模较小的“迷你基金”的强监管亦成为不少基金公司清盘的动力。根据规定,若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超过10 只,将被暂停申报新基金,而某一类型“迷你基金”超过3只,还会被暂停申报同类产品。

德邦基金FOF负责人王群航认为,当下清盘常态化主要和基金市场去泡沫和委外资金撤退等偶发性原因有关。

“因为2015年至2016年发行量过多,给市场增加了许多泡沫,所以现在清盘的就比较多;当时很多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也在内外部存在高度同质化的问题,利用了前两年审批便利的条件,但市场中需求不足。”王群航表示。“另一方面,委外资金在去杠杆的趋势下,新的资金进不来,那么维持空壳产品对基金公司是成本高于收益的,所以必须把它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