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5000多张显微图片 再探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之谜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细究5000多张显微图片 再探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之谜》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湖北日报讯 图为:越王勾践剑内部树枝晶结构(电视截屏)
图为:江旭东尝试复原了2500年前的越王勾践剑真容:一枚闪着黄白色光泽的宝剑。(图片由省博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连红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播出湖北省博物馆的宝藏后,越王勾践剑的“守护人”、80后博士江旭东圈粉无数。上周,江旭东博士应邀为省博物馆“礼乐学堂”社教团队及志愿讲解员带来《越王勾践剑二次研究》的主题讲座,深入探究越王勾践剑的制作工艺及千年不锈之谜。
越王勾践剑自1965年出土以来,其制作工艺、千年不锈之谜便是大家探讨的话题。1977年,考古界对越王勾践剑进行过两项无损检测,结果显示:铜剑的锡含量15%至18%,与东周普通铜剑一致。黑色纹饰处锡、铁含量均高于基体,且含少量硫。这两项研究在当时技术条件下难能可贵,但受研究条件限制,之后再无更多实验数据支撑。
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借《国家宝藏》录制、播出的契机,省博物馆组织新一代文保专家对国宝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接到任务后,省博文保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博士毕业的江旭东,利用学科专长,动用三维视频显微镜、便携式合金分析仪、拉曼光谱仪等该馆现有先进无损检测设备,立马开展工作。
江旭东在几次近距离观察越王勾践剑后,决定在高倍显微镜下对剑进行通体检测。他惊喜地观察到剑身、剑刃等部分分布着树枝晶。显微镜将剑身全部区域拍摄成5000多张显微图片,在机器初步合成后,团队加班加点,人工将图像拼接成一份全景显微大图。“这些星罗棋布的树枝晶,正是解开其制作工艺的一把钥匙。”江旭东说,可以清晰地看出,越王勾践剑的剑身和剑刃系一体铸造。
该剑为何千年不锈?长期以来的说法多是“因剑身经过硫化处理”,但江旭东研究发现,该剑和同一墓葬其他青铜器上的黑色部分,含硫量均很高,可见硫并不是其不锈的原因。经对同一墓葬的多把青铜剑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该剑千年不锈的主要原因是其铜质好,杂质少,制作工艺精良,出土时有剑鞘保护。外部原因则是墓葬环境好,同一墓葬也出土了几把几乎没有被锈蚀的青铜剑。“千年不锈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并非单一因素,所以越王勾践剑才显得尤为珍贵。”江旭东说。
- 5000个铅笔尺寸的机器人如何解决宇宙的奥秘
- DNF玩家:打算脱坑,这个花了数万打造的号,5000给朋友算过分?
- 股民:持有35000股,现在开始越跌越买,哪怕等10年,不翻倍不卖
- 重磅消息:浙江GDP首次突破50000万亿元,为大浙江经济打call
- 机遇号庆祝在火星度过的第5000天,传奇经历令人赞叹不已!
- 小伙月薪3万依然害怕回家过年:老人红包一人5000元
- 【读本串烧】丽江人这个单位罕见招人,月薪5000还倍有面子;大年
- 地下300米有个水晶洞,每滴水含2亿病毒,有存活超50000年微生物
- 带女朋友回农村家过年,偷偷塞给父亲5000元,结果...
- 分析师:特斯拉Model 3 5000辆周产量目标能在二季度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