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
我在澳大利亚住了三年有余 , 发现澳洲人民真是离不开酒 。 满大街的酒吧 , 一到晚上或者周末就挤满了人 。 还有路边无数的“瓶子店”(bottle shop) , 也营业至很晚 。 年轻人的社交爱好 , 通常就是“出去喝一杯” , 中老年人也毫不示弱 , 在家中的前、后院支起桌子 , 边喝边聊 , 瞬间面前多出好几个空酒瓶 。文章插图
和朋友见面先去“喝一杯”是属于澳洲的社交活动
澳洲人爱喝酒是出了名的 , 和当年英国的殖民者来澳洲拓荒不无关系 。 内地炎热的气候、背井离乡的孤独 , 都让酒精成为“刚需” 。
虽然这片海岛远离一切主流文化 , 也常有澳洲人远赴欧美 , 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 但谈及酒 , 澳洲可是紧跟世界潮流 。
比如近年在比利时、美国都很流行的“酸啤” , 在澳洲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 随便走进家“瓶子店” , 都可以看到写有“手工啤酒”的酸啤 , 大多是澳洲自己的啤酒厂酿造的 , 不同的口味可以多达20余种 。
对许多事情都有强烈好奇心的我 , 也决定买上一瓶 , 品尝一下 。
我拿出当年研究“精酿啤酒”的劲头 , 琢磨起酸啤背后的故事 。
原来 , 酸啤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 甚至被认为是“现代啤酒”的鼻祖 。 酿造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 。 就当时“简陋”的制造技术来说 , 其实所有的啤酒都可以称为酸啤——因为环境和技术所限 , 发酵时 , 麦芽汁会和空气中的野生菌群相结合 , 做出的啤酒便有了这种酸酸的味道 。
19世纪 , 随着巴氏杀菌技术的出现、酿造工艺的提高和电冰箱的普及 , “酸啤”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拉格”和“艾尔” , 占据了啤酒界的主导位置 。
据史料记载 , 第一个重新开始酿造酸啤的人来自比利时 。 美国内战后 , 许多比利时和德国移民也把酸啤带到了美国 , 19世纪70年代 , 酸啤重新又在啤酒爱好者中流行了起来 。
酸啤之所以会“酸” , 是因为在酿造过程中 , 并不单纯地加入水、酵母、麦芽和啤酒花 , 发酵时 , 还会加入如乳酸菌、醋酸菌、小球菌和片球菌这类菌群 , 在“酸”的路上助它一臂之力 。
这不禁让我想到很多年前 , 红酒刚刚进入国内 , 很多人接受不了苦涩的口感 , 一定要在喝的时候兑上雪碧才行——酿造者好不容易把糖份从葡萄里提取了出去 , 消费者又自己加了回来 。
酸啤也是如此 , 经过工艺的进步 , 好不容易避免了发酸的口感 , 一些人偏偏又要加入这菌、那菌 , 让它再次“酸”起来 。文章插图
朋友在家做啤酒 , 温度需要时刻监控
一位朋友因为喜欢喝啤酒 , 开始在家自酿 。 他告诉我 , 家庭作坊的难点在于温度的控制和空气中的细菌 。 麦芽汁降温的时候 , 速度越快 , 越少和空气中的细菌接触 , 口感就会越好 。
但是在酿酸啤酒时 , 一些比利时酿酒人会特意选择在每年的10月到4月 , 于温度较低的野外发酵 , 让麦芽汁和自然中的野生细菌完成接触 。 这一步骤和传统的酿造技术背道而驰 。
在等待发酵的时候 , 酸啤也和普通啤酒不同 。 传统意义的啤酒会用金属桶发酵 , 而酸啤则会选用陈年的橡木桶 , 因为桶内残留的微生物、细菌也会帮助啤酒产生酸性口感 。 如果在酿造水果酸啤的话 , 酿造者还会在木桶中加入整个水果 , 为其增加风味 , 刺激二次发酵 。
有意思的是 , 这种奇妙的口感 , 让全世界第一个喝酸啤的人花了近10年时间 , 才明白他喝的啤酒并没有变质 。文章插图
酸啤因为比较清爽 , 和许多食物都可以搭配 。
其实酸啤重新流行起来 , 也要归功于它的“不按常理”出牌 , 传统的艾尔和拉格 , 一个主打口感浓烈一个则是麦芽清香 。 但是酸啤却被很多人认为它非常接近于白葡萄酒的口感 。
味道清爽 , 提神醒脑、开胃下饭 , 且酸啤和许多食物都可以搭配得天衣无缝:香肠、咸肉、炸薯条、洋葱圈、海虹、生蚝、蛋饼等等 , 简直就是餐饮界的“跨界之王” 。文章插图
冰柜里樱桃味道的酸啤
大概了解了酸啤背后的故事 , 我来到家附近的一家“瓶子店” , 发现水果口味的酸啤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 卖酒的大哥也告诉我 , 女性是酸啤购买的主力军 。
- 手工|游戏日报潮玩2022新春开箱:阅文集团礼盒自带书香味?
- 细节|全手工细节改造,改一台PG独角兽送别2021……
- 啤酒肚|有些高血压也可逆转!关键是——
- 牛奶|每天喝十几瓶啤酒,一男子体内抽出“牛奶”
- 下肢|日饮啤酒20瓶,小伙膝盖竟抽出“牛奶”
- 啤酒|海鲜配啤酒最容易引发痛风?不止如此,这5个“祸根”,劝你少碰
- 洋酒|啤酒+洋酒,30岁女子喝进了ICU,医生:饮酒贪杯不可取
- 社区|?茜坑社区居民化身“神农”制作中医药手工
- 不良习惯|年纪轻轻就有“啤酒肚”?可别再作践自己的身体了,健康才是本钱
- 泌尿外科|以为是啤酒肚,没想到竟是一颗6公斤重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