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昨天 , 我带孩子去表妹家玩 。 她有两个孩子 , 一个是7岁的姐姐妞妞 , 一个是4岁的弟弟虫虫 , 他们姐弟两正在看电视 。 表妹见我来了拿出一袋零食 , 我们都很高兴地边吃边聊天 。 突然 , 虫虫就突然跑到房间去 。 我们后来觉得他进去有段时间 , 就去看看 , 发现他正在抓饼干吃 。
他一看到我们 , 就赶忙把饼干放在身后 。 表妹问:"你是不是偷吃了?"他摇摇头说:"不是我 , 我没有 。 "表妹说:"你还说不是 , 你后面藏着就是了 , 不可以说谎 , 知不知道?"他点点头就跑出了房间 。
接着我们就去到客厅聊天 , 我问表妹等下去不去游泳 , 表妹说:"不去啦 , 等下还有事 , 下次约你 。 "虫虫就说:"妈妈 , 你不是说今天都不出门吗 , 那就没什么事啊 , 你说谎 。 "
气氛有些尴尬 , 我就连忙说:"在家里也要干很多事的 。 那我们下次去吧 。 "
离开表妹家后 , 我就在想平时我们都在教孩子不准说谎 , 但是有时候我们也在"说谎" 。 因为有时候生活还是需要点"谎言" , 比如"善意的谎言" , 像一个精心打扮的人问她自己今天穿得漂不漂亮的时候 , 即使一般般我们也会说:"还不错 , 挺漂亮的" , 如果说"好丑啊"会令对方伤心难过 。
因此 , 面对孩子"说谎"的现象要分情况教育 , 不一定要全面严禁孩子"说谎" 。
文章图片
01孩子从小就开始"说谎" , 但不一定不道德
常常我们会认为 , 孩子还小是不会撒谎的 , 孩子说的是真话 , 像在一些电视剧里问责谁的过错的时候 , 我们都会选择相信孩子的话 。
但心理学研究发现 , 2岁的宝宝已经具有说谎的能力 , 但是他们的谎言十分拙劣 , 往往不戳就破 。
他们会一只手里明显的拿着你的手机 , 然后告诉你说:宝宝没有拿妈妈手机 。 当你继续问"那你拿的是什么?"孩子会坦然的告诉你:妈妈的手机 。
这只是一个开始 , 慢慢的 , 你会发现宝宝会把拿你手机的手藏在背后 , 然后摇头说:宝宝没有拿 。 但是眼睛不自觉的看向身后 , 并嘴角上扬 。 这就进入圆谎的阶段了 , 语言开始圆谎 , 然而身体和微表情却还是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 。
再后来 , 你会发现宝宝会闪着无辜的大眼睛告诉你:宝宝没有拿妈妈手机 , 是爸爸拿的 。
【严禁孩子“说谎”,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需“分情况”而定】这个时候 , 不仅语言上会圆谎 , 找到了替罪羊 , 还会在行为上将谎言贯彻实施 , 比如当妈妈去找爸爸拿的时候他立刻把藏在背后的手机放在一边 。 这差不多是3岁的宝宝日常 。 然后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里不断说谎不断圆谎 。
总的来说 , 儿童的谎言一般开始于2岁 , 几乎30%的孩子在此时学会说谎;到了3岁 , 几乎一半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说谎;到了4岁 , 80%的孩子都会习惯说谎;等到了5-7岁 ,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习惯性说谎 。
文章图片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恐慌 , 孩子小小就开始学会说谎而且一直在说谎 , 但我们换个角度想 , 也就说明孩子说谎是必然的 , 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 , 还有专家称会说谎的孩子更聪明 。
因为他们在说谎过程中逐渐会这样思考:我知道我想什么到知道你想什么 , 再到知道你知道我在想什么 , 接着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 所以我们要澄清一个错误的观念:孩子说谎不一定就是不道德的 。
对于幼童来说 , 尤其是刚2岁的孩子 , 他们分不清现实和自己的想法 , 超强的意念和情绪也许也是说谎的原因 , 比如愿望、害怕、幻想、悲伤等等 。
比如我表妹的孩子虫虫一次哭着跑说姐姐扔了他的玩具 , 可姐姐坚定的说自己没有 , 是弟弟在说谎 。 虫虫说:我亲眼看到姐姐扔了!后来 , 他在沙发底下找到了那个玩具 。 实际上是虫虫找不到他很伤心 , 他需要找一个理由来解释这个现象 , 所以他坚定的以为是姐姐扔了 , 并说服自己他亲眼看到了 。 因为他们无法区分强烈意念和现实 。
另外还有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谎言是孩子高智商和高情商的表现 , 社会学家把这种谎言称为亲社会谎言 , 也是我们常常说的"善意的谎言" 。
比如 , 你带孩子去朋友家吃饭 , 朋友做的饭非常难吃 , 但的确很用心的招待你们 。 朋友问宝宝:饭好吃么?宝宝如果看出朋友的用心以及说出真话会让他伤心 , 就说:阿姨 , 饭还不错哦 , 但是还有待提高哦 。 这样使用"善意的谎言"有助于孩子在学校社交上成为受欢迎的人 。
- 太可爱了!小男孩学习时开小差被“抓包”,反应乐翻网友
- 一遇到困难就崩溃,孩子“抗压能力”弱的真正原因,你了解吗
- 运动对孩子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这3大作用更是成功孩子的必需品
- 孩子的礼仪,反应的家庭的“教养”,最全的孩子礼仪教养法
- 女儿20岁还和爸爸亲嘴?逾越“性别”的亲情,你会接受吗?
- 希望孩子一帆风顺?这并不现实,懂“复盘失败”才是真的对孩子好
- “妈妈,爸爸在你身上干嘛?”这种问题你可千万别逃避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学会“非暴力沟通”,让亲子沟通事半功倍
- 给孩子挑选“艺术课”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 为了养家没时间陪孩子?别找借口,任何的“陪伴缺失”都是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