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将甘宁和东吴哪个将军有杀父之( 三 )


但是我有些怀疑编写《吴书》作者的作者是否客观地描述甘宁和凌统的历史 。《吴书》是东吴大儒韦昭所撰 , 不知道这位大儒是否也有些瞧不起甘宁 , 将凌操之死的罪责归咎于甘 宁头上 , 倘若如此我上面的推论是否要被全部否定 。陈寿三国志里关于凌操死亡原因只是“轻舟独进 , 中流矢死”寥寥数字带过 , 而《吴书》则一口咬定是甘宁射的“宁以善射 , 将兵在后 , 射杀校尉淩操” , 如果《吴书》去掉“宁以善射”那么我们大致得到的结论大抵和陈寿差不多 , 凌操是在乱军中中流矢死的 , 也就是死无对证 , 《吴书》到好 , 一句“宁以善射”就把甘宁视为罪魁祸首了 。甘宁究竟有没有射杀凌操是个无头案 , 假若是他射杀的那又有谁可以佐证呢?当时甘宁率八百部众是先投靠刘表再投黄祖帐下的 , 黄祖对甘宁是礼待相加 , 然而却不肯重用 , 原因很简单 , 他自己的顶头上司刘表都不用甘宁 , 他这个部属更是不敢任用甘宁了 , 所以大致可得甘宁“将兵在后”的兵是他的八百子弟兵 , 如果是甘宁射杀凌操那么这些人中有幸运儿亲眼目睹甘宁射杀凌操的过程 , 那么他们可以佐证甘宁杀人了 , 可是史载甘宁投奔东吴时是只身前往 , 甘宁不可能到了东吴炫耀他过去杀过东吴的将领的 , 而那些可以佐证的人又不会去东吴向孙权打甘宁的小报告的 , 那么我们要怀疑是谁知道甘宁射杀了凌操的 , 难道是当时东吴有人在战场上知道甘宁了?按理说甘宁虽然当了二十多年游侠 , 然而知名度只是限于巴郡一带 , 江东子弟是不认识他的 , 所以就算他们有人看见了甘宁射杀凌操的瞬间又能怎样 , 顶多向上级报告的时候说:“报告长官 , 是敌方一员白袍小将把凌校尉给射杀了 。
”毕竟当时甘宁所在的黄祖大军是“祖军败奔走” , 大家都在逃甘宁腾出空间射出一个回马箭后肯定会继续逃跑的 , 难不成一个漂亮的回马箭后停在原地摆POSE , 你以为是拍照片啊 , 所以东吴追兵顶多看到甘宁的身影而已 , 而且相距不太近 。白袍小将多的是 , 凭啥一口咬定是甘宁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我的猜测多半倾向于甘宁没有射杀凌操 , 而且也不是他带的八百子弟兵 。凌统和甘宁在酒会上出现冲突是凌统主动攻击甘宁的 , 估计之前凌统和甘宁已经有矛盾了 , 按理说甘宁如果杀了人面对挑衅的凌统会回避的 , 然而甘宁却没有 , 大概是他或者他带的子弟兵都射杀凌统父亲凌操 , 是黄祖的部下干的 , 关他什么事 , 所以他不觉得自己理亏 , 而平时他肯定也受了自己是杀人凶手的闲言碎语 , 所以有一口鸟气要往凌统身上撒了也情有可原 。
而且在三国志没有找到孙权要甘宁向凌统道歉的蛛丝马迹 , 而只是让甘宁调到其他地方以避开凌统 , 这是否也间接说明甘宁没有杀人? 凌统借酒发威在三国志里是和陈勤 , 在吴书里是和甘宁 , 也许还有其它不为人所知的例子 , 在三国里耍酒疯的不多 , 不知道凌统是不是习惯性动作 。第一次他杀陈勤《吴书》修饰的很好 , “流涕不答” , 举行个酒会大概是数个小时了 , 结束酒会回各自军营不会花多长时间 , 毕竟大家都驻扎在一起 , 顶多几十分钟的路程 , 谁相信一个人能够忍住数个小时不发作而结束酒会就拔刀相向!只能说明当时他在酒会上就接着酒疯和陈勤? 。
甘宁曾射死谁?又为何死于别人箭下呢?

东吴大将甘宁和东吴哪个将军有杀父之

文章插图
先是以千人震慑住关二爷号称有三万人(五千精锐)的部队:后随鲁肃镇益阳 , 拒关羽 。羽号有三万人 , 自择选锐士五千人 , 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 , 云欲夜涉渡 。
肃与诸将议 。
宁时有三百兵 , 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 , 吾往对之 , 保羽闻吾欬唾 , 不敢涉水 , 涉水即是吾禽 。”肃便选千兵益宁 , 宁乃夜往 。羽闻之 , 住不渡 , 而结柴营 , 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甘宁传》而后便是闻名的衔枚摘铃、百骑劫营:后曹公出濡须 , 宁为前部督 , 受敕出斫敌前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