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慢( 二 )


朱明征是海宁俄乐岗苗木繁育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技术总监 。关于容器苗生长速度 , 他说:“通过选择合适的基质土壤比例、合理的水肥调控 , 可以保证苗木生长量 。对于生长速度较慢的苗木 , 容器调控能显著提升其生长速度 。”
毋庸置疑 , 生长速度也不能调得太快 。理由很简单 , 大水大肥催出来的苗子谁都知道会有什么问题 。俄乐岗公司通过各项技术措施 , 精确地将容器苗的长速控制在自然、健康的水平上 。
朱明征表示 , 容器育苗出圃时间比地栽苗会多1至2年 。这多花的时间 , 不是因为苗子长得慢 , 而是培育一棵健康、强壮的苗木的必经之路 。
资金
有人喜欢先甜后苦 , 有人喜欢先苦后甜 。容器苗就是先苦后甜 。
每项育苗技术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 其中 , 基质和控根容器是成本中的大头 。
容器大小对根系形成起关键作用 , 太小了会“窝根” , 太大了根型不饱满 , 所以必须在合适阶段换盆 。以一株胸径2厘米的小苗为例 , 将其容器化培养成胸径12厘米的工程苗 , 期间需要更换4至6次控根容器 。按一个控根容器500元算 , 仅盆器一项的投入就超过2000元 , 何况口径大些的控根容器价格远在500元之上 。
基质与土壤的配比往往会影响根系形成 。选择的基质不但要具备土壤提供土、肥、气、热的功能 , 还应具备轻便、理化性质易调、能及时快速输送养分等优于土壤的特点 。从欧洲进口的基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 平均每盆成本在百元上下 。
近年来 , 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都在探索更经济有效的基质 。研究表明 , 用国内生产的草炭土、东南亚制造的椰糠等做基质 , 采用合理的比例 , 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
市场环境
不能全怪生产者们不敢“放手一搏” 。国内市场对容器苗的接纳和需求程度远未达到欧洲水平 。容器苗在我国的生存环境也远没有欧洲舒适 。这是双向的 , 产能不够导致需求不高 , 因为需求疲软而打消生产积极性 。
其实 , 很多人早就呼吁加大容器苗的生产力度 。比如昌邑市花木场总经理朱绍远 , 从2000年起就不断在各种场合、平台发声 。在他看来 , 容器苗有很大需求 , 但现在20年过去了 , 生产者没意识到 , 许多应用者也没意识到 。
“我曾与一位做工程的朋友聊天 。”朱绍远说 ,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 , 工期缩短 , 反季节移栽任务很大 。但假植苗已足够满足北方5月的移栽需求了 。受项目预算限制 , 他们不愿意采购价格在常规苗两倍上下的容器苗 。”
“如果甲方要求用容器苗或者设计师设计了容器苗 , 给了这个预算 , 那我们肯定会采购 。”这位项目经理说 。
相比而言 , 一些既有种植基地又有工程业务的企业更青睐容器苗 。一是多业务加持 , 苗木自用成本降低;二是这些企业对工程质量要求高 , 容器苗可以显著提升工程品质 。
北京京彩燕园生产的容器苗几乎全部用于自家工程 , 效果突出 。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去年开始生产“双盆”容器苗 , 两个容器虽然成本更高 , 但苗木品质更好 。“在保证工程效果的同时 , 也希望通过工程展示将容器苗的好处向更多人推广 。”
在欧洲 , 家庭采购是容器大苗销售渠道之一 , 市场对容器苗的需求稳定 。万木奇公司每年依据市场数据来制定生产计划 , 确保供需和谐 。
与此相对应 , 国内庭院市场正在兴起 , 对庭院树健康、品质、状态的要求或将给容器苗带来更多机会 。但庭院市场的发展态势未知 , 谁能踩到这个“点”上 , 也是未知 。
建议
上述情况都决定了容器苗的生产者必须非常谨慎 。想试水容器大苗的企业 , 单有雄厚的资金是不够的 。
对此 , 各位采访对象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
树种选择容器苗的高生产成本决定了附加值高的苗木更适合容器化培养 , 比如观叶、造型、进口苗木 。
苗木本身的生理特性需要考虑 。朱明征说 , 有三种类型的苗子更适合使用容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