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每到夜晚最难熬

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每到夜晚最难熬

文章图片

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每到夜晚最难熬

文章图片

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每到夜晚最难熬

文章图片

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每到夜晚最难熬

文章图片

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每到夜晚最难熬

文章图片

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每到夜晚最难熬

文章图片


阜阳的卡车司机文化
中国拥有2000万卡车司机 , 他们奔波在全国总长485万公里的公路上 。 这些司机的努力让395亿吨货物得以顺利流转 。 他们被称作现代版的“马帮” , 虽然不再是马蹄和铃铛 , 但换成了轮胎和引擎的他们 , 仍旧在维系着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重要联系 。 从田间地头的蔬菜到餐厅里的美味佳肴 , 从工厂的原料到商店的日用品 , 他们是保障这些物资流通的核心力量 。
安徽阜阳作为中国卡车司机的重要集聚地 , 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卡车文化 。 这里地处交通要道 , 加之众多村镇和周边地区的物流需求旺盛 ,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卡车运输行业 。 数十万司机每天从这里出发 , 或载着当地的农产品 , 或运送外地的工业设备 , 无论货物是什么 , 他们的车轮几乎从未停歇 。 勇哥和段明明的生活就融入了这样的文化中 , 成为这个庞大群体中的一员 。

阜阳的卡车司机大多以家庭为单位 , 夫妻搭档在这里十分常见 。 这些夫妻司机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应对长途运输的挑战 。 像勇哥这样的本地人 , 从小耳濡目染 , 对卡车行业并不陌生 。 他驾驶的卡车早已行驶过许多省份 , 而每一次运输任务都是一次体力与时间的考验 。
夫妻同行的艰辛与决定
勇哥与段明明的婚后生活紧密地与卡车行业相连 。 最开始 , 段明明主要待在家里 , 料理家庭事务并照顾孩子 , 而勇哥每天都奔波在路上 , 跑着长途运输的业务 。 他的日程几乎是日夜颠倒的 , 白天需要在服务区休息 , 晚上赶路送货 , 每天都处在高强度的驾驶状态下 。 一次次的长途跋涉和繁重的运输任务 , 让勇哥的身体渐渐吃不消 , 腰椎和肩膀常常酸痛不已 , 但货物必须准时送达 , 他只能咬牙坚持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独自驾驶带来的疲劳和长期缺乏休息让勇哥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 体力也大不如前 。 更让人揪心的是 , 长期在外奔波 , 家里也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 孩子年幼需要人照顾 , 车贷和日常开销都让这个小家庭感到压力倍增 。 虽然两人一直省吃俭用 , 但靠一个人的收入要支撑整个家庭并不轻松 。
一次勇哥因为连续赶路出现轻微的眩晕症状 , 差点出了事故 , 这让段明明再也坐不住了 。 她决定暂时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 自己也加入到运输工作中 。

驾驶技能的重要性
在成为卡车司机之前 , 段明明早已取得了A2驾照 。 这张驾照的考取对她而言并不轻松 , 尤其是A2驾照的考试对驾驶技术要求严格 , 尤其是在挂挡、倒车、转弯等操作上 , 需要达到高标准才能通过 。 为了顺利拿到驾照 , 她花费了大量时间练习 , 从基础的操作到复杂的场景模拟 , 都逐一熟悉 。 她在烈日下反复练习倒车入库 , 驾驶牵引车辆通过狭窄的障碍物 , 还要掌握在拥挤的道路上精准操控卡车 。 最终 , 她顶着压力完成了考试 , 拿到了那本沉甸甸的A2驾照 。
当时的她并没有想过这张驾照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 那时的她还没有接触到卡车行业 , 也未曾想过要亲自驾驶这样庞大的车辆 。 然而 , 家人当初的建议却为她后来参与到长途运输中铺平了道路 。

段明明的驾驶技能让她在面对实际操作时更为从容 。 她能够轻松应对挂车与主车的连接过程 , 这一操作对新手司机来说往往十分困难 。 她还熟悉各种路况下卡车的转弯技巧 , 无论是高速公路的匝道还是乡村小道的急弯 , 她都能够流畅地完成 。 这些技能让她在驾驶时更加高效 , 也让勇哥在合作中更加放心 。
在长途运输中 , 段明明的驾驶能力还体现了对突发情况的处理 。 卡车在行驶中偶尔会遇到一些意外 , 比如轮胎漏气或者刹车系统出现问题 。 这些突发情况对很多司机来说都很棘手 , 但段明明能够凭借她的经验快速判断问题 , 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

段明明参与运输后 , 夫妻俩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她能够和勇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轮班驾驶 , 这大大降低了长途驾驶带来的疲劳程度 。 尤其是在夜间的长时间驾驶中 , 两人轮流操作 , 确保车辆能够以稳定的速度前进 。
节约成本的生活方式
面对高昂的高速公路费用 , 勇哥和段明明不得不寻找更加经济实惠的运输方式 。 每次出发前 , 他们都会详细研究路线 , 把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费用对比清楚 , 尽可能在不耽误时间的情况下选择普通公路 。 一些普通公路虽然比高速多花几个小时 , 但能省下一笔可观的过路费 。

在选择普通道路时 , 夫妻俩需要应对更多复杂的路况 。 普通公路与高速不同 , 往往会经过一些村镇和城乡结合部 , 道路狭窄 , 车辆种类繁杂 , 从小轿车到拖拉机 , 还有步行的行人 , 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 。 普通道路上的路标有时候并不明确 , 尤其是遇到一些正在修整的道路时 , 导航也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 。 这个时候 , 他们只能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 , 或是向沿路的司机和路人打听情况 , 找到通行的最佳路径 。
夜间行驶也是他们节约成本的一种方式 。 由于大卡车在白天不允许进入城市中心 , 勇哥和段明明必须调整作息 , 把大部分驾驶时间安排在夜间 。 这种昼伏夜出的生活让他们的工作节奏变得更加特殊 。 每到傍晚 , 他们会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稍作休息 , 为即将到来的夜间驾驶做准备 。 车厢里备有一些干粮和饮用水 , 他们会简单地吃一顿饭 , 尽量让自己在夜间保持精力充沛 。

夜晚的公路虽然少了些许车流 , 但危险却并没有减少 。 长时间的夜间驾驶让人的注意力容易下降 , 加之路上的光线不足 , 突发状况可能随时发生 。 为了保证安全 , 勇哥和段明明会采用轮流驾驶的方式 , 每人驾驶几小时后交换 , 让另一个人得以在副驾驶上稍作休息 。 尽管如此 , 车内的休息条件有限 , 座椅放平也只能勉强缓解疲劳 , 真正的睡眠时间依然不足 , 所以每次到了晚上都是他们最难熬的时候 。
车上的家庭生活
由于常年奔波在路上 , 勇哥和段明明几乎把整个生活都安置在卡车上 。 这辆卡车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 , 也是一个简易的“家” 。 为了尽可能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 他们对车内空间进行了精心布置 。 驾驶座后面放置了一些日常必需品 , 像被褥、枕头、小煤气炉以及简单的厨具 , 甚至还有一个储物箱 , 装着随车带的干粮和调料 。 虽然空间狭小 , 但两人却用智慧把这个临时的“家”安排得井井有条 。

每天的工作结束后 , 他们会将座椅放平作为临时的床铺 , 勇哥和段明明轮流睡在上面 。 座椅不够宽敞 , 身体需要蜷缩着才能勉强入睡 , 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环境 。 如果遇到车厢内空车的情况 , 他们会把货厢清理出来 , 铺上一层厚实的毯子 , 就像给自己打造了一间“卧室” 。
吃饭是他们在路上生活的一大难题 。 高速服务区的餐馆价格昂贵 , 为了节省开支 , 他们尽量减少在外吃饭的次数 。 车上备有一个小煤气炉和一个铁锅 , 还有几个随时能用的小碗和筷子 。 每次停车休息时 , 段明明就会利用短暂的间隙 , 快速生火煮饭 。 她会从家里带上大米、面条 , 还有一些腌菜和腊肉 , 这些食物存放时间长 , 适合长途运输的需求 。 有时 , 他们经过菜市场或乡村的小店时 , 段明明会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和鸡蛋 , 稍微改善一下伙食 。

储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 路上很少有方便取水的地方 , 所以他们常常在服务区或者加油站补充饮用水 , 把水桶装满 , 放在车厢的角落里备用 。 有时候碰上天气炎热 , 他们会用湿毛巾擦一擦脸 , 暂时缓解疲惫 。
在没有工作的时间里 , 他们会靠在车里看看手机里的视频 , 或者用小电锅煮一壶茶解乏 。 车窗外的风景虽然变化不大 , 但路边偶尔经过的小镇、农田或者山间村庄 , 依然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些调剂 。

夫妻俩通过这种方式 , 把卡车上的生活变得不那么单调 。 尽管他们的生活依然充满挑战 , 但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 , 勇哥和段明明靠着彼此的努力和配合 , 把这段奔波的旅途过出了家的温馨 。
参考资料:[1
秋姐李哥:12天三入武汉的卡车夫妻档[J
.中国道路运输20200(4):22-22
【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每到夜晚最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