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打价格战,造车新势力们迟早玩完

再打价格战,造车新势力们迟早玩完

文章图片

再打价格战,造车新势力们迟早玩完

文章图片

再打价格战,造车新势力们迟早玩完

文章图片

再打价格战,造车新势力们迟早玩完
2025 年开年 , 价格战硝烟渐起2025 年的第一个工作日 , 车市就被价格战的硝烟所笼罩 。 小鹏汽车率先发起 “限时新春礼包” 活动 , 购买小鹏 G6、G9、X9、P7i 车型 , 可享 10000 原车款减免现金补贴, 活动截止到 1 月 31 日 。 零跑汽车也不甘示弱 , 推出了至高 15000 元现金红包的购车权益。 这一波操作 , 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 也让其他车企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

事实上 , 自 2024 年以来 , 价格战就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旋律 。 从年初比亚迪的 “秦 L DM-i 9.98 万元起售” , 到年中特斯拉 Model 3、Model Y 的多次降价 , 再到年末众多车企的促销大战 , 价格战的战火越烧越旺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4 年参与价格战的车企超过 30 家 , 涉及车型上百款 , 降价幅度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 进入 2025 年 , 这股价格战的热潮不仅没有消退 , 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 除了小鹏、零跑 , 比亚迪、特斯拉、小米等车企也纷纷推出了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 , 试图在新的一年抢占市场先机 。
以降价来拼取销量 , 最终走向败局
价格战的背后 , 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 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个赛道 , 市场份额的争夺变得异常残酷 。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 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958.7 万辆 , 销量达到 949.5 万辆 , 同比分别增长 35.8% 和 37.9%。 在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下 , 各大车企都想分一杯羹 , 价格战便成为了他们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
然而 , 价格战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 , 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 短期来看 , 降价确实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 , 提升销量 。 以特斯拉为例 , 2023 年其多次降价 , Model 3 和 Model Y 的销量大幅增长 , 全年销量达到 180.86 万辆 , 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比亚迪也凭借着价格优势 , 2024 年销量突破 400 万辆 , 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 10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
但长期来看 , 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 首先 , 一味地降价会导致车企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 甚至出现亏损 。 根据 2024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小鹏汽车营收 101 亿元 , 同比增长 18.4% , 但归母净亏损为 18.1 亿元 , 较二季度扩大了 41.4%。 蔚来汽车更是深陷亏损泥潭 , 2023 年全年净亏损达到 207.2 亿元 , 尽管 2024 年有所收窄 , 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压力。 为了降低成本 , 部分车企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 。 研发是车企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 研发投入的减少 , 会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 产品竞争力下降 。 而且 , 频繁降价会让消费者产生持币观望的心态 , 期待更低的价格出现 , 这反而会抑制市场需求 。

未来之路在何方?那么 , 造车新势力的未来之路究竟在何方?难道只能在价格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在我看来 , 造车新势力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 必须摆脱对价格战的依赖 , 回归到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的本质上来 。
技术创新是车企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比亚迪之所以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 离不开其对技术创新的坚持和投入 。 截至 2024 年 3 季度 , 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超 1600 亿, 推出了刀片电池、e 平台 3.0 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 , 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 也为比亚迪赢得了市场和口碑 。 特斯拉也凭借其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创新 , 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 。

除了技术创新 , 产品服务也不容忽视 。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 , 优质的产品服务能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从而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 。 蔚来汽车就非常注重用户服务 , 通过打造蔚来中心、提供换电服务等方式 , 为用户提供了独特的用车体验 , 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打造差异化优势也是造车新势力突出重围的关键 。 小米汽车在智能网联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 通过和运营商的深入合作 , 加速推进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布局 , 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网络选择和更完善的人车家生态体验 。 小鹏汽车则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持续发力 , 其 XPILOT 4.0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 具备高速 NGP、城市 NGP 等功能 , 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 。

行稳致远:不止降价揽客 , 更要造车与优环境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 , 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 , 到 2030 年 , 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 3 亿辆。 这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
在这样的机遇面前 , 价格战显然不是造车新势力的出路 。 价格战只会让车企陷入恶性竞争的循环 , 损害整个行业的利益 。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产品服务提升和差异化竞争 , 才能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 , 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
此外 , 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 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范和引导 , 避免价格战的无序蔓延 。 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 , 为车企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
【再打价格战,造车新势力们迟早玩完】价格战是造车新势力的大坑 , 深陷其中 , 必将被其吞噬 。 只有跳出价格战的陷阱 , 回归到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的本质上来 ,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让我们共同期待 , 造车新势力能够摆脱价格战的束缚 , 用创新和品质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 , 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