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文章图片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文章图片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文章图片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文章图片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文章图片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文章图片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文章图片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文章图片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再落户上海!这是又要干票大的?

2019年 , 特斯拉在上海的第一座超级工厂正式竣工并开启交付 , 也正是从这一年的年底开始 , 国产版本的特斯拉Model 3车型逐步被交付到了国内消费者的手中 。


如今 , 时隔6年 , 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又再次落户上海 , 并实现了从签约到竣工验收仅用时7个月时间 , 这无疑也是刷新了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创下的“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

不过 , 此次落户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并非整车制造工厂 , 而是储能超级工厂 。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 , 在《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2024》中 , 特斯拉以15%的市场份额位列2023年储能榜全球第一名 。

要知道 , 当下储能市场的增速可是远超汽车行业(2023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增长75%) , 而车企也可通过储能产品(如户储、电网级储能)获取增量收入 。

据悉 , 特斯拉能源业务营收占比已达8% , 因此 , 大家现在千万别觉得特斯拉仅仅只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纯电车企 , 它其实还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 。

而随着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 该工厂也将会规划年产新一代特斯拉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 1万台 , 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1吉瓦时等于1000兆瓦时) , 相当于1万3000个家庭 , 或40个中型工厂一年的用电量 。

此外 , 一台特斯拉的每台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 , 就可存储超过3.9兆瓦时(合3900度电)的能源 , 足以让62辆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版车型从0充满电 。

目前 , 特斯拉能源产品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投入应用 , 遍布全球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 。 2024年全年 , 特斯拉储能产品装机量达31.4吉瓦时 , 已成为特斯拉遍布全球广受欢迎的明星产品 。
到这或许还有许多朋友不知道特斯拉所生产的这个Megapack储能系统到底是什么 , 这里简单给大家来科普下 。
特斯拉储能系统“Megapack” , 是特斯拉为应对全球能源转型需求的关键解决方案 。

特斯拉之所以会打造这么一套储能系统 , 也是考虑到随着世界范围内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加速过渡 , 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问题逐渐显现 。 同时这些能源的发电量又受天气和时间的影响 , 供需之间的波动会对电网稳定性造成巨大挑战 , 进而便开发出了这么一套高效的大规模储能系统 。

从结果导向来看 , 特斯拉这套名为“Megapack”的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 , 能够在能源过剩时储存电力、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力 , 简单来说就是也可以把它给理解成是一个巨型的充电宝 。

长远来看 , 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建设储能工厂的核心目的 , 在于延伸产业链布局、优化能源管理效率、提升技术协同效应 , 以及响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
往细了来说 , 则是能够构建“车-储-能”的生态闭环 。

一是掌控电池全生命周期
上游原料控制:自建储能工厂可锁定锂、钴等关键资源 , 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中游生产降本:规模化生产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 , 摊薄研发与制造成本 。
下游梯次利用:电动车退役电池经检测后转为储能电池 , 延长价值周期 。

二是能源协同管理
削峰填谷:利用储能系统存储低价谷电 , 供工厂生产或充电站使用 , 降低用电成本 。
微电网运营:在偏远地区或工业园区构建“光伏+储能+充电”微电网 , 减少对传统电网依赖 。
据特斯拉方面所公布的信息显示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后 , 预计2025 年特斯拉能源系统装机量将实现至少50%的同比增长 , 而这些也终将为特斯拉带来更多不菲的利润增长 。

写在最后:总言之 , 如今特斯拉储能与电动车业务的齐头并进 , 在我们看来更多所体现的 , 其实是特斯拉从“造车”到“造能”的战略升维 。

从宏观角度来看 , 建设储能工厂不仅是车企应对“电动化下半场”的关键布局 , 更是其从单一交通工具制造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核心跳板” 。 通过车储协同、源网互动 , 车企可深度参与能源革命 , 并在碳中和时代构建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 。

未来 , 能否高效整合“车、桩、储、光”这四要素 , 势必将成为衡量新能源车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尺 。 眼下 , 特斯拉这家全球电动车巨头显然已经走在了最前头 , 而随着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 干票大的也不再只是停留在嘴上 , 国产新能源车企要有应对方案了 。 (文/优视汽车 大卓 )
注:配图来自网络 , 权利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