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代A4L不是插混,奥迪和华为,造出35万级最强油车?

换代A4L不是插混,奥迪和华为,造出35万级最强油车?

文章图片

换代A4L不是插混,奥迪和华为,造出35万级最强油车?

文章图片

换代A4L不是插混,奥迪和华为,造出35万级最强油车?

文章图片

换代A4L不是插混,奥迪和华为,造出35万级最强油车?

文章图片

换代A4L不是插混,奥迪和华为,造出35万级最强油车?

文章图片

换代A4L不是插混,奥迪和华为,造出35万级最强油车?

文章图片



“油车没有真正意义的高阶智驾” , 这句话从全新一代国产奥迪A5L(换代奥迪A4L)开始 , 可以完全翻篇了 。 尽管奔驰已经做出来了L2++ , 甚至拿到了L3测试牌照 , 但离正式量产落地 , 还需要一些时间推进 , 所以从时间节点上看 , 眼下在BBA里 , 或者说在传统燃油车中 , 上汽奥迪A5L显然是第一款打通高阶智驾(包括城区NOA)的油车 , 当然 , 除了华为智驾技术的应用之外 , 机械素养依然是这一代车型的核心看点 , 那么 , 这次奥迪A5L用了哪些新技术?油耗、性能、舒适性和智驾 , 又有什么表现?

全新2.0T不止省油 , 操控最强的国产奥迪?关于上汽奥迪A5L , 核心增量有三个 , 尺寸加长、全新动力架构 , 华为智驾 。 根据工信部信息 , 车长4903mm , 宽1883mm , 轴距2922mm , 车高有两种 , 1447mm和1427mm , 由于激光雷达不在车顶 , 所以这20mm的落差 , 更多的是2款版本在悬架行程上的差异 , 换句话说 , 之前大家曾推测可能会出现的空气悬架 , 其实新车是没有装备的 。

针对尺寸和空间上的变化 , 有不少媒体、KOL或KOC , 都把其和进口B9放在一起比较 , 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 因为在今年2月初 , 奥迪虽决定取消之前的命名规则 , 但是在国内已下线的B10 , 命名不作改变 , 依然是将换代奥迪A4L称为“A5L” , 所以 , 对比上一代奥迪A4L(B9.5) , 能发现尺寸变化并不大 , 比如长宽轴距 , 仅增加了45mm、36mm和14mm , 比起换代宝马X3在轴距上的111mm拉长幅度 , 奥迪这边对空间的追求 , 显然是相当克制的 , 所以新的问题是 , 有必要增加对空间影响并不大的尺寸吗?答案是肯定的 , 而且还是专门为了强化性能调整的 。

不同于增混或纯电车 , 上汽奥迪A5L的前悬并不短 , 并且前机舱的长度几乎占到了全车的1/3 , 这个比例 , 在纵置发动机车型上很常见 , 所以整车尺寸的拉长或加宽 , 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在前桥靠后的位置 , 来塞下这颗被誉为大众“机皇”的第五代EA888 。 针对这台新2.0T , 国内首搭车型是上汽大众途昂Pro , 区别在后者基于MQB Evo横置平台 , 当然了 , 这套技术的优势 , 不止是降低了在纵横平台之间的适配难度 , 更多的还在于从技术角度降低了排放 , 增加了燃烧效率 , 以及对12V、48V和高压插混之间的协同效率上 。

尽管四代EA888没有国产 , 但升级思路完全不同 , 五代机对硬件和软件全都做了改进 , 比如在基础的改动上 , 除了缸体从铸铁换铝合金之外 , 低功版的压缩比从12.2提升到12.5 , 中功率从9.6提升到10.5 , 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缸压 , 适配更高的喷射压力 , 最后提高燃烧比 , 所以对应下来的调整 , 会增加曲轴主轴承的宽度 , 机油槽也需要更长 , 中功率的改进还对活塞销做了加宽(47.8mm至50mm) , 除了深度米勒循环 , 我们再挑3个比较有针对性的技术来聊 , 首先就是500Bar直喷 , 前面我们提到 , 提升缸压就是为了铺垫压缩比的进化 , 而喷射的时机偏早 , 就会导致早燃、敲缸 , 所以把燃油颗粒打得再碎一些 , 追求更小的雾化颗粒 , 可以增加油气混合时间 , 所以高压泵就不再由排气凸轮轴驱动了 , 而是移到曲轴箱的进气端由平衡轴来驱动 , 这也就减轻了凸轮轴的负荷压力 。

其次 , 风冷中冷器改为水冷集成结构 , 成为了发动机主体的一个附件 , 比起之前需要对进气管路的单独设计 , 这套方案可以更好的从主体上做一些通用型的控制标定 , 带来更好的散热冷却效果 , 提高油门响应效率 。 最后 , VTG可变截面涡轮 , 这一被保时捷发扬光大的技术 , 核心诉求就是降低涡轮迟滞 , 提高全速段的动力响应 , 至于三元催化和GPF(颗粒捕捉器) , 都挪到了更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 其中GPF就在排气侧做了紧耦式布局 , 利用排气的温度给GPF预热 , 几乎就解决了GPF堵塞的传统问题 。

切换新平台后 , 上汽奥迪A5L没有改变悬挂结构 , 依然是前后五连杆 , 上控制臂的两个球头 , 其实就是解耦式的双叉臂 , 用2根连杆外扩做成虚拟主销 , 其他几根连杆负责给转向轮更强的稳定性 , 这套悬架对车长不到5米 , 且前舱几乎被填满的情况下 , 已经算是顶配的表现 , 至于操控转向 , 新车用上了材质硬度更强的扭杆 , 来减弱方向盘和车轮之间的弹性 , 具体的效果就是路感回馈更清晰 , 另外在后桥的位置还多了一根防倾杆 , 下摆臂也用了大量铝合金来降低簧下质量 , 就这样一套优化后的底盘来说 , 不论是转向精准性还是对侧向的抑制能力 , 都要比上一代奥迪A4L更高 , 也是有别于奔驰C级的三连杆和宝马3系双球节麦弗逊的一大优势 。

油车流畅使用城区NOA , PTG电机帮了大忙?两颗激光雷达放车头 , 中网还有非对称的3颗中距离毫米波雷达 , 三目摄像头架构 , 尽管激光雷达的线束和智驾芯片 , 释放的信息还非常有限 , 但这样一套感知硬件配置下来 , 全系标配高速NOA功能 , 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 , 华为乾崑智驾ADS 3.0和ADS SE在算法上共用一套资源 , GOD+PDP的技术逻辑 , 这里不用再拆开详解了 , 唯一的疑问是 , 由于城区NOA大多以低速段为主 , 需要更加频繁的启动和刹停 , 对于油车而言 , 其实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动力的衔接效率 , 那 , 这次奥迪A5L解决了多少?


这个问题 , 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回答 。 首先 , E3 1.2电子架构 , 在底层架构就升级了车辆的功能网络 , 五台高性能计算平台 , 分别负责驱动系统、悬架、驾驶辅助系统、信息娱乐、舒适功能、安全系统和后台连接等 , 这种分工让每个计算平台可以专注特定领域的功能 , 来实现更高效的车辆控制和管理 , 这意味着庞大的数据信号量 , 不仅要在传输效率上做到更快 , 还要执行高密集型的计算任务 , 所以千兆以太网标准进行数据交换 , 是软硬件跨域耦合的基本要求 , 所以从城区NOA实现的一大难点来看 , 这套电子架构 , 在基本的信号协同效率上 , 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

其次 , 就是最关键的协同层面了 , 也就是如何才能在低速段打消油车惯有的顿挫感呢?答案还得从动力架构上找 。 奥迪的双48V MHEV技术 , 其实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 由于发动机压缩比被提升后 , 阻力的增加会导致在启动时存在舒适性上的问题 , 所以在发动机部分 , 进气凸轮轴就不能再用正时调节角度偏小的液压相位调节器了 , 而是换用156度调节范围的电动式 , 简单理解 , 就是在启动点火时 , 进气凸轮轴会调整到更后的位置 , 由于米勒循环下的进气门更晚开启 , 所以吸入的空气大部分会被再度排出去 , 来降低活塞所需要的压缩功 , 进而实现平顺的启动 , 那城区NOA下的高频次启动怎么办?这个交给发动机前段的1号电机 , 也就是BSG电机来解决 。

重点还在变速箱上 , 这次奥迪把PTG电机放在了P3的位置上 , 即变速箱输出端 ,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 这台功率只有18kW的P3电机 , 会接管大多数低速段的纯电驱动 , 到这 , 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了 , 这不就是P1+P3的插混架构吗?没错 , 但奥迪的思路是不过度放大电机戏份 , 小电池几乎不能储存理想的电量 , 尽管出自800V高压架构 , 但这套双48V MHEV的混动逻辑 , 压根就没有给出外接充电口 , 所以本质上来讲 , 奥迪真正想利用的 , 就是PTG电机对加速度的需求 , 和优化低速段的动力衔接上 , 当然了 , 动能回收也是靠这台电机来完成的 。

【换代A4L不是插混,奥迪和华为,造出35万级最强油车?】最后从技术角度复盘下来 , 可以看到这一代国产奥迪A5L , 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做了非常明显的技术迭代 , 至于整车的价格 , 其实也不能推测 , 不出意外 , 新车上市后 , 除了会根据运动套件区分SKU之外 , 还会从智驾能力上对价格进行划分 , 即配两颗激光雷达的ADS 3.0 , 以及靠三目摄像头和多传感器的ADS SE , 结合前面提到的核心技术增量 , 不排除至少比上一代奥迪A4L涨价2万的可能性 , 当然了 , 这个幅度还要根据最后在智能座舱上的升级来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