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预警!突然之间股债齐跌的真相是...( 九 )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过度的基建投资往往还会对民间支出产生严重的挤出。从90年代开始,日本的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长期保持低迷,这一方面源于泡沫经济破灭,财富效应缩水导致经济下滑;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基建高投入挤出了民间支出,降低了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

历史上美国也曾经历过基建投资高速增长的时期。1929年,大萧条破坏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动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1933年-1945年间,美国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处于20%以上,大部分时间还超过了25%。从细分项来看,美国当时的基建投资主要投向了道路建设和环保发展。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使得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路系统。

依靠基建投资,美国经济也成功从大萧条的泥沼中重新复苏。罗斯福当政时期,民间资源保护队(CCC)和工程进度管理局(WPA)大量雇佣失业工人进行学校医院以及公路桥梁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受到基建投资的带动,美国的失业率出现大幅下降,同时GDP同比增速在1934年就由负转正,达到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