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统汽车行业的“金字招牌”是不是要褪色了?当内燃机和电动汽车在市场上正面交锋之时 , 谁能想到 , 中国竟然在这场技术和市场转换的较量中 , 一跃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的领跑者 。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运气 , 而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 。 而今天 , 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不仅在国内风生水起 , 还跑到人家本土市场试刀 。
这样的转型速度让老大哥美国和汽车强国德国都看得目瞪口呆 。 如果你还以为中国的电动车是“廉价电瓶车”的代名词 , 那可能真得重新认识一下了 。
先来看看几个数字 , 真实到让人乍舌 。 据瑞银和汇丰银行的预测 , 中国2023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超过1200万辆 , 而这个数字在2021年还不到600万辆——短短两年 , 直接翻了一倍不止 。 如果说这还没让你感到惊讶 , 那我们再对比一下全球市场 。 在美国和欧洲 , 需求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 , 中国市场却越跑越快 , 几乎要跑出一条单独的赛道 。
不仅如此 , 中国正一步步干掉内燃机汽车的市场份额 。 据估算 , 今年中国的内燃机汽车销量将比去年减少10% , 而电动车的销售比例将首次超过传统燃油车 。
想想再过十年 , 内燃机汽车可能就真的“下岗”了 , 这速度 , 绝对算是“弯道超车” 。
说到这里 , 有人可能会好奇 , 中国电动车市场怎么能崛起得这么快?单靠企业的努力可没这么简单 , 政策这双“看得见的手”自然起到了关键作用 。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政策力度 , 全世界都望尘莫及 。 比如 , 政府不仅给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 , 也支持车企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 再加上大规模布局充电桩、限制燃油车上牌数量、为电动车设专用牌号等一系列政策 , 每一招都直戳市场的“痛点” 。
还有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双积分政策” , 简单说就是车企得卖够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车才能继续卖燃油车 , 这就直接让那些还想靠传统车“躺赢”的品牌呛了水 。 而这些倾斜优势 , 也让走新能源路线的中国车企少走了不少弯路 。
相比之下 , 欧美的新能源政策有点“佛系” 。 美国虽然有《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车生产进行扶持 , 但执行效率远不如中国 。 而德国则更专注在高端技术突破 , 对普及型电动车的支持力度显得不足 。 政策力度一对比 , 中国模式的成功也就不难理解了 。
如果你让人脱口而出一个中国电动车品牌 , 九成九都会说“比亚迪” 。 确实 , 这家公司已经成了中国电动汽车出海的头号代表 。 从国内市场的王者 , 到走向日本、欧洲甚至韩国 , 比亚迪会打的牌可不少 。
以韩国为例 , 比亚迪最近宣布正式进军韩国市场 。 不过 , 聪明的它并没有直接采用面对消费者的“硬碰硬”式打法 , 而是选择了B2B模式 , 比如通过出租车公司或共享车队先打开市场 。 当然 , 这也可能和韩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高、对中国品牌认知不足有关 。
回想2022年 , 比亚迪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取得了一系列漂亮成绩 。 例如 , 在欧洲 , 比亚迪旗下的“元Plus”这类车型 , 光凭高性价比就成了香饽饽 。
它不光要卖车 , 还要给潜在消费者讲一个“可靠未来”的故事 , 这样的战略确实让对手压力山大 。
与此同时 , 传统国际车企在中国市场却是“水逆”不断 。 美国通用汽车和德国大众这两大头部公司 , 放到以前那可是市场的绝对主力 , 如今却只能眼看对手比亚迪、蔚来、小鹏“风驰电掣” , 自己陷入销量滑铁卢 。
一些国际巨头甚至不得不关闭部分工厂 , 将本来在中国市场的资源重新规划或投资到其他领域 。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它们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反应太慢 , 想靠老套路继续吃老本 , 但市场早就换了天 。 更致命的是 , 消费者对于传统巨头的期待越来越低 , 而中国本土品牌提供的选择越来越多 。
【韩媒:中国电动汽车即将迎来“历史性拐点”!】再看日本的丰田 , 它一直坚信混合动力才是未来 , 但在纯电动车上动作过于迟缓 。 一些行业专家直言 , 这种执念不单会拖慢它转型的步子 , 还可能让它逐渐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中掉链子 。
尽管中国电动车发展迅猛 , 但“走出去”这条路也并不意味着“畅通无阻” 。 拿韩国市场举例 , 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还存在偏见 , 这并不意外 。 毕竟 , 智能手机领域的故事就在不久前重演过 。 当时 , 小米和华为的高性价比机型进入韩国市场反响平平 , 原因就是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信任基础不足 。 同样的挑战也摆在比亚迪等车企的面前 。
此外 , 电动车不仅比拼技术和价格 , 售后服务也很关键 。 毕竟车是个大件儿 , 配件、维修、维护这些后续跟进东西不到位 , 消费者的口碑说翻脸就翻脸 。 中国车企可以快速抢占市场 , 但能不能稳住 , 还得看“内外功”的综合表现 。
有人说 ,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崛起是对传统汽车工业的一次“降维打击” 。 毕竟 , 谁也不曾想到 , 这个领域里的规则会因为中国而被重写 。 从比亚迪到蔚来 , 从政策扶植到消费者的需求转变 , 每一个变量都在促成这场变革 。 在这场全球汽车市场的赛跑中 , 中国已经跑在前面 , 但要跑得远 , 还需要更多新思路 。
有的人惊叹中国变化的速度 , 有的人则在问自己未来几年还能不能跟得上 。 而无论如何 , 新的规则已经在悄然间书写 。 这条路会走向如何 , 时间会给出答案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 , 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 , 请及时联系我们 ,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 , 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
- 购置税300万起!上海藏家,买下中国第1辆AMG One,排量1.6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及目的国排行
- GLC同比增长超40% 梅赛德斯-奔驰2024年在中国交付新车超71.4万辆
- 2024年中国汽车质量奖排名,有你的爱车吗?
- 日本卖最好的车,中国给造出来了
- 中国谁在乎!在中国没卖几台车,在全球却大放光彩,这才是实力么
- 一度火遍全中国!大众7座MPV,降至12.68万
- 中国固态电池要量产了,未来油车和电车哪个更惨
- 油车的最后一口气断了,中国首款全固态电池量产成功!
- 跌破百万!本田中国2024年销量下滑31%,多款电车销量百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