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块电池就能把油车变成电车,在“破产”边缘的日产为啥不做?

加一块电池就能把油车变成电车,在“破产”边缘的日产为啥不做?

文章图片

加一块电池就能把油车变成电车,在“破产”边缘的日产为啥不做?

文章图片

加一块电池就能把油车变成电车,在“破产”边缘的日产为啥不做?

文章图片

加一块电池就能把油车变成电车,在“破产”边缘的日产为啥不做?

文章图片


日产作为“日系三杰” , 仅次于丰田和本田 , 自从进入国内汽车市场 , 销量和口碑都是有目共睹的 , 旗下的轩逸、天籁、奇骏和逍客 , 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 经历多次改款换代 , 都能保持稳定的销量 。 很长一段时间 , 日产都是家庭用车的首选之一 。

日产在国内被消费者广泛认可 , 得益于日产对技术的执着追求 , “技术日产”绝不是吹出来的 , 而且脚踏实地做出来的 , 日产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 , 不在丰田和本田之下 , 日产的VQ系列发动机连续14年斩获“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 , 这项记录到现在为止都很少有品牌能够打破 , 评定机构给出了很高的评价“VQ系列发动机是地球上最顺滑、平稳、最安静的V6发动机” 。 事实上 , 日产历代发动机都有不错的表现 , 无论是驾驶平顺性 , 油耗经济性 , 还是质量可靠性 , 都做得非常出色 , 简直就是为家庭用车量身打造的 , 这也是大家对日产汽车好感颇多的原因 。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特别激烈 , 尤其是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和新能源车猛烈冲击 , 在这两者的夹击下 , 日产汽车的日子并不好过 , 销量呈现雪崩之势 , 日产2022年在国内的销量是104.52万辆 , 同比下跌22.1% , 2023年仅为79.38万辆 。
【加一块电池就能把油车变成电车,在“破产”边缘的日产为啥不做?】
今年就更惨了 , 前十个月累计销售55.8万辆 , 不到三年时间 , 销量暴跌50% , 日产在国内汽车的各个细分市场很有竞争力的产品都各自失守 , 销量被冲得七零八落 , 为了谋求一线生机 , 日产被迫走上以价换量的道路 , 12万多的天籁 , 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 现在却能买到 , 牺牲利润来挽回市场份额 , 无异于饮鸩止渴 , 只会加速日产的衰亡 。 留给日产的时间不多了 , 只剩下12-14个月的周转时间 , 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 日产已经濒临破产边缘 。

谁也不敢相信 , 日产这个曾经的三好学生变成了差等生 , 但是事实摆在眼前 , 我们只能对此表示惋惜 。 看到这里 , 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 , 日产技术并不差 , 发动机都能玩得转 , 做新能源车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 国内很多品牌都会 , 把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 , 换成发动机电池和电机就行了 , 加一块电池就够了 , 破产边缘的日产为什么偏偏不做呢?

这套逻辑倒是没什么问题 , 毕竟国产车能做到的事情 , 对于日产这种汽车巨头来说 , 不是什么难事 , 新能源车的门槛并不高 , 当然这种说法适用于理论层面 , 想要实际操作还是比较难的 。 原因有三个方面 , 第一 , 海外市场新能源车寥寥无几 , 国内新能源汽车很火 , 是因为有各种补贴和优惠 , 国外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 日产这种级别的品牌 , 面对的是全球市场 , 如果转型新能源车 , 也只是挽救一下中国市场 , 对全球市场份额帮助有限 。

第二 , 国外的充电设施不完善 。 新能源车想要大力发展 , 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 , 全球市场没有完善的充电系统 , 充电桩不够用 , 做新能源车简单 , 建设充电桩可不容易 , 国内可没有我们的基建能力 , 想要短时间普及充电桩 , 难度很大 , 充电的问题不解决 , 新能源车照样发展不起来 。

第三 , 研发测试周期长 。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造车同样如此 , 很多品牌立项都是提前几年开始 , 从来没有哪个品牌临时抱佛脚 , 研发和测试一台车 , 至少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 , 这3年是没有任何进项的 , 相反还要不停的支出 , 人力物力财力 , 这些都是大把的经费 , 造车是很烧钱的 , 造新能源车更烧钱 , 有多少造车新势力倒在了黎明之前 , 就是因为资金链断裂 , 拉不到投资 。 等日产的新能源车出来 , 黄花菜都凉了 。

说实话 , 看到日产走到今天这一步 , 还是比较难过的 , 一个汽车巨头陷入破产的境地 , 不想见证这样的历史 , 一个活生生的品牌就此走向消亡 , 一时间难以让人接受 , 不过竞争是残酷的 , 商场如战场 , 如果日产真的破产了 , 希望它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 在这里 , 我也想提醒一下买车的朋友 , 日产这种级别都有破产的风险 , 买车的时候还是谨慎一点 , 小品牌就别考虑了 , 一旦出了问题 , 后续的服务很难兑现 , 尽可能选择财务健康 , 实力雄厚的品牌 , 起码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