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的时代结束了?三巨头抱团出击,却难撼我国新能源霸主地位

日系车的时代结束了?三巨头抱团出击,却难撼我国新能源霸主地位

文章图片

日系车的时代结束了?三巨头抱团出击,却难撼我国新能源霸主地位

文章图片

日系车的时代结束了?三巨头抱团出击,却难撼我国新能源霸主地位

文章图片

日系车的时代结束了?三巨头抱团出击,却难撼我国新能源霸主地位

文章图片

日系车的时代结束了?三巨头抱团出击,却难撼我国新能源霸主地位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 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 请知悉 。
12月23日 , 日本汽车行业爆出了重磅消息——本田和日产宣布合并 , 再拉上三菱一起拜了把子!
【日系车的时代结束了?三巨头抱团出击,却难撼我国新能源霸主地位】三家合并之后计划在未来成立一家新控股公司 , 目标锁定全球销量前三 , 争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宝座 。

突然合体的三大巨头消息传出瞬间搅动了全球汽车市场 。 形势比人强 , 看来日本是真的坐不住了 。 在全球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大潮里 , 日系车有点儿跟不上了 , 再不抱团取暖可能就真的凉了!
日本自己也很清楚 , 两家曾经的汽车巨头的销售额 , 在全球范围都在下滑 , 尤其对上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 过去那种发动机和燃油经济性带来的优势悄然消散 。
2024年 , 本田和日产前11个月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销量 , 同比分别大跌了30.7%和10.5% 。

如果想要抢回市场 , 合纵连横或许是必然 , 日本车企也只能通过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实力 , 共同对抗特斯拉、比亚迪这些新能源车领域的新巨头了 。
新三驾马车真能扛起日本汽车产业复兴的大旗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丰田、本田、日产在燃油车领域呼风唤雨 , 能省油、技术好、口碑硬让日系车统治了大半个地球 , 开不坏的丰田加上摩界传奇本田更是汽车市场的一代传说 。
但时代变了 , 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 , 颠覆了很多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理念 , 对于燃油车打天下的日本车企来说 , 这次技术革命不亚于一次降维打击 。
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造车势力迅速崛起 , 电动汽车续航上来了 , 价格下去了 , 尤其在智能驾驶方面带来的科技感 , 远胜于许多日系车企的老旧产品 。

且不说硅谷出身的特斯拉 , 单看我国新能源巨头比亚迪 , 也是早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车领域 , 十几年的深耕和研发投入 , 让比亚迪有了世界领先的电池技术 , 自产电池更是获得多项技术专利 。
反过来再看日本车企却是将科技树都方向选错了 。 他们习惯性地想守住自己燃油车的市场优势 , 觉得混动车型还能再苟几年 。
谁成想大潮来得如此之快 , 纯电车市场一路走高 , 回过神来已经悔之晚矣 。
一些业内人士直言 , 日本车企现在的市场萎缩问题并不在于电动车做不好 , 而是顾忌太多 , 战略上慢了 。 再加上欧美市场的环保法规愈来愈严 , 双重夹击之下留给它们转型的时间不多了 。
短短十年局势逆转 。 2024年 , 我国新能源车总销量预计突破600万辆 , 占全球一半以上 。

眼见他起高楼 , 眼见他宴宾客 , 日本车企如果不迅速调整布局 , 恐怕要眼见自己的楼塌了!
这才是本田、日产、三菱突然宣布合并的根本原因 。 这是日本汽车加快电动化转型的唯一办法了 。
中国车企早占先机话说回来 , 日本三大巨头的抱团取暖 , 会对我国汽车产业有何影响呢?毕竟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 剑指的可不只是中国一个市场 。
可以预见中日车企未来的较量肯定少不了 。 不过即便本田、日产、三菱的抱团取暖 , 我国车企其实也没啥好怕的 。
我国车企这些年在海外的战绩堪称攻坚战 。 无论是传统汽车市场的老牌势力 , 还是新兴的电动车阵营 , 咱们的中国车企一点没落下 。

早在本世纪初 , 长城、奇瑞、吉利就已经开始尝试走出国门 , 而现在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品牌则在全球范围内乘风破浪 。
截至目前 , 比亚迪已经在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 , 开展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业务 , 并且成功进驻了欧洲南美等高端市场 。
2024年初 , 比亚迪还宣布在巴西建立首个海外电动汽车工厂 , 这就是属于我国的技术和市场自信 。
蔚来、小鹏这些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也没闲着 。 蔚来汽车已经进入挪威、德国、瑞典、荷兰和丹麦 , 不仅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 还在发达国家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
中国汽车已经走上了世界各地的街头 , 甚至走进一些传统上只认欧美车型的市场 。

看来经过多年技术沉淀 , 中国新能源车企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刻 。 根据《中国经济网》报道 ,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达到了77.2% , 达到了120.3万辆 , 越来越多的欧洲、亚洲、大洋洲的消费者成了中国汽车的拥趸 。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 , 我们已经占尽了先手 , 就算日本车企合并后要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同我们掰掰腕子 。 我们也早已经开始实施深度本土化战略 。
无论是技术输出、生产线布局还是售后服务体系 , 我们都布局得更早 , 行动得更快 。
崛起的中国新能源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 , 并不是靠着某种意外红利 , 而是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投入科技创新所致 。 拿比亚迪来说 , 王朝系列车型不仅技术领先 , 在外观和配置上更是直接对标国际高端车 。

高端技术加上便宜售价 , 对全球消费者来说 , 吸引力都不是一般的大 。 2024年前10个月 , 比亚迪在中国的零售销量已经突破200万辆大关 , 同期的本田和日产在中国的销量却连比亚迪的零头都不到 。
更关键的是 , 虽然本田和日产在传统燃油车上仍有一定优势 , 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驾驶领域中国企业已经站在世界前列 。
本田和日产或许可以通过合并壮大规模 , 但要想短期内在新能源领域赶上我国车企的步伐 , 也几乎是痴人说梦 。
三十年河东 , 三十年河西 , 攻守真的已经易形了!
比亚迪、蔚来的技术储备以及我国新能源产业链整体的协同优势 , 可不是仅仅靠着合并几家日本车企就能轻易抗衡的 。

合并后的日系三巨头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创新力 , 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 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
更不要说我们还有世界独一份的全产业链布局和核心技术掌控 。 宁德时代在德国和匈牙利新建的电池工厂已经开始批量供货 , 比亚迪的技术出口也在增多 。
现在中国企业卖的可不光只有车子 , 生产技术和配套服务体系也跟着走了出去 。 我们有绝对的信心在全球汽车市场这场持久战中稳扎稳打 。
结语当然未来的竞争肯定不会轻松 。
我们面对的对手毕竟拥有多年的技术沉淀 , 尤其是日本汽车前些年在豪华车型和特定市场确实有过不错的口碑 。

但中国车企也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做后盾 。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国 , 这庞大的市场基础不仅培育了车企的实力 , 也为研发和技术更新提供了无尽的动能 。
合并后的日本车企新集团当然会给我们带来压力 , 但我们也有足够的底气 。
正所谓:你有张良计 , 我有过墙梯!竞争有什么好怕的!造车新时代 , 中国说了算 。